[人民网]韩宇: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4.12.2016  18: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可以说,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可以说是一项既意义重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这不仅要让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且要让大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发展过程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还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要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要重视历史和国情教育,即要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如洋务派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为了挽救危亡,这些思想和实践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这些历史充分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历史的重担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行了社会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走过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走过急躁冒进的道路,想短时间内就实现共产主义,但实践证明这些都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历史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前提和基础是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的历史上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最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即通过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它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选择,是能够造福中国人民的必由之路。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就是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国家发展上的优越性和实际力量显示出来了”。

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还要让大学生正确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立足社会现实,帮助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国家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这些都是大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其树立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要直面这些社会问题,要敢于承认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辩证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存在的原因,使他们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在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就是错误的。这些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的方式得以解决。要让他们明白“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关键是如何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靠正确的道路来指引,这个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战胜这些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携手,发挥教育合力作用。首先,发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把握现在大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学生的信仰。学校还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要让教师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通过相互间的配合与协作,一起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其次,要把社会变成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社会各级各类的大众传媒,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传和教育,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家庭也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加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家长在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还重视培养子女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

原文链接:

[人民网]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