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坛]中科院计算所总工程师胡伟武畅谈“中国芯”

03.06.2015  20:23

 

 

 

欧阳永志 学生记者:邓艾汶 刘倩影 摄影

  本网讯 6月2日晚,中科院计算所总工程师、“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应邀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讲述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史,与师生畅谈“我的中国‘芯’”。党委副书记宁秋娅报告会前会见了胡伟武。

  胡伟武是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第一个64位通用处理器龙芯2号、第一个四核处理器龙芯3号的研制,使我国处理器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龙芯处理器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应用于军工、桌面、服务器、嵌入式等领域,为国家安全和自主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报告中,胡伟武从“什么是CPU”“CPU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我国CPU发展现状”“我国CPU发展道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史。他指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自主但没有市场(1950年至1980年)、第二阶段是完全市场化但丧失自主性(1980年至2010年)、第三阶段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2010年至今)。863计划初期,由于集成电路太花钱,CPU没有列入支持,直到“十五”期间,863开始支持自主CPU的研发,目前正在经历从模仿到超越,从低端向高端,从研发向产业的可喜转变。但和国外相比,我们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CPU的发展面临标准壁垒,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

  胡伟武认为,要改变目前中国it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光靠其中一、两项核心技术或一、两个产品的突破是不管用的,必须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就像两弹一星时代我们的先辈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工业体系一样。他举例说,2011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利润总量仅为苹果公司的四成,2012年我国手机芯片出货上亿片,多家手机企业进入全球前十,但苹果和三星占全球手机企业利润的97%。这一数字听起来总让人不那么舒服。

  2001年起,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龙芯CPU,到2010年,龙芯团队转型,成立公司,正式走向产业化,2014年龙芯中科步入高速发展期,国产CPU实现自主产业化。胡伟武说,目前it产业主要由wintel体系和arm+android体系来支撑,中国需要建立it产业的第三极,建立自主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技术体系,就能基于该技术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形成螺旋式上升,否则在别人的技术体系中跟着升级,永远没有超越的机会,只能落后。

  胡伟武还结合龙芯的研究经历鼓励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本期名家论坛由信电学院承办。信电学院院长高万林主持论坛。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海、信电学院党委书记刘尚民等和400余师生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