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12月9-10日,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中国英国史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视野下的英国文明史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8篇,这些论文涵盖面广,选题十分丰富,既有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宗教史、殖民史、对外关系史的研究,也有语言史、情感史、环境史、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高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黄兴涛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广林主持。
张建明代表学校向与会学者表示欢迎,他对中国学者的英国史研究的突出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并从人民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精神谈起,希望中国的世界史学界不断贡献经典作品及普及读物,积极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拓展。
钱乘旦对中国的英国史研究涌现的新一代学人表达了期望,对新一届研究会领导成员表示赞赏,鼓励中青年学者为学会的发展继续努力。
高岱表示,英国史研究在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并获得英国同行的认可。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中国学术界在与世界的交流交往中,包括英国史在内的世界史研究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兴涛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专业的教学、研究情况,倡议学界同仁秉持国际化视野,朝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
开幕式后进行了两组主题报告会,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金海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皖强主持。在上半场,钱乘旦教授、刘景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评“布莱尔执政”》、《中国学者对英国史的研究》的报告。钱乘旦分析了布莱尔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并且对这些政策对今天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刘景华从八个方面分析评议了中国学者的英国史研究成就,并且提出中国学者的英国史研究虽然存在原始材料不足的问题,但是具备特有的理论视野、客观研究立场等方面优势。在下半场,高岱教授、陈晓律教授、徐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念的解读》、《评〈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告别糊口经济:中世纪欧洲食品的供求关系研究》的报告。高岱从十七世纪英国内战的历史角度入手,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概念的出现进行了追踪解读。陈晓律结合该译著的内容和特点,从宗教、贸易等方面对“英国性”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徐浩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从人口数量、谷物产量和食品价格探讨了中世纪欧洲食品的供求关系。北京大学教授黄春高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家宏分别对两场主题报告做了十分精准的学术点评。学者们的主题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引起了与会者的好评。
当天下午和次日上午,三个小组围绕着“传统与变革”“经验与反思”“碰撞与交流”等主题分别进行学术讨论。
10日下午,清华大学教授梅雪芹、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张乃和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赵秀荣分别作主题报告。梅雪芹由查尔斯·狄更斯的《鲑鱼》一文引发思考,认为从其中可以管窥狄更斯生态思想、狄更斯生态意识,对于研究英国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张乃和通过比较皮科克与瓦拉两人的相关论著,深入地诠释了近代英国历史文献学的发端。赵秀荣就近代早期英国对自杀者惩罚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思考生命价值的当代重要意义。
主题报告结束后,孟广林对本次大会进行学术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地区、国别史的研究在全球史和微观史勃兴的态势下仍旧能坚持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拓展是难能可贵的,此次学术的讨论正是在这方面所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闭幕式上,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秘书长、教授张亚东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王大庆分别致辞。张亚东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学术成效,王大庆表示希望与会学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