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画展找寻北京童年

18.11.2014  10:40

  “小时候我家就在这片儿,距离这画上的地方不过三四百米!”14日下午,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展厅,一幅名为《钟楼雪景》的油画前,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激动地抱着画家王良武久久不肯撒手。

  正在这里举办的“胡同·家园”王良武油画作品展,用六十余幅油画作品绘出了老北京胡同里的旧日时光。没想到,这一幅幅安静的画,让不少老北京参观者都找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印记。他们难掩兴奋的议论,让平日里安静典雅的展厅变得热闹而生动。

  出生于1947年的王良武,小时候生长在北海附近的小石作胡同。“走不远就能看见故宫的角楼,古树、牌楼、筒子河、四合院,现在想起来依然能感到一种平静和从容……”王良武回忆说,胡同里凝聚着他的童年、初恋和新婚这几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然而,这一切在上世纪70年代戛然而止,由于历史原因,他不得不离开北京的胡同,在外地漂泊了十多年。王良武说,今天展出的不少画作,其实早在当年漂泊外地时就在脑海里反复出现过,“只是胡同太难画了,淡淡的灰色,很难用浓墨重彩的油画表现。”为了更从容地绘画,他甚至辞去了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1994年,王良武脑海里的胡同,终于化作笔尖独特而充满韵味儿的油彩。自此,他对胡同的艺术探索一发不可收拾。

  此次参展的作品,可谓王良武二十年的精华之作。《三月》中斑驳的阳光和偶尔的行人,熟悉得仿佛昨天;《针线胡同11号》中门柱上挂着三元奶箱,半开的门扇边停着带斗的三轮车,好像主人还在院子里;《院里有棵白果树》,则描绘了老北京冬天存储大白菜的场景。

  画家用自己的画笔重现了儿时的北京,来到现场的参观者则被画面带进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你看,这条路左边原来有个卖挂面的,我天天去买,还有那会儿红色的公交车……”46岁的王女士指着画作《鼓楼西大街雪景》,跟身边的同伴感慨不已。“顺着这条胡同一直走,拐俩弯儿,就是妈妈小时候念书的地儿,那时候下雪了就是这个样子……”画作《豆角胡同·雪》前,年近五十的林女士一边拉着女儿絮叨,一边忍不住感谢王良武,“这些画儿画得好,有意义!”还有更多的参观者,默默地拿起相机或手机拍下了这些已然逝去的风景。

  画展将于明日结束。(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杨丽娟)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