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 |《动物解剖学》:专业基础课里的德育渗透

02.05.2018  07:50

[编者按] 为支持教师积极开展课程育人,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专业课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2017年学校设立了“专业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专项”研究项目,首批立项74个。近日,部分项目已顺利结题,教务处、教师工作部、新闻中心联合各学院,对这些教学研究项目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报道,供大家交流参考。 

我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类专业的同学们在专业课教育中,遇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由动物医学院陈耀星教授负责,陈教授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德育。用他的话说,“德育渗透是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讲清楚:以中华智慧和世界前沿激发学生爱国情和责任感

上过动物解剖学课程的同学们说,第一次课上,老师讲解剖学发展历程,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黄帝内经》,有的同学还能背出其中的几句:“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尸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这段话给大家的感受是,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已经有在尸体上进行解剖的工作记录,并告诉后人学习和研究解剖的方法,还有一定的调查统计。

任课教师之一曹静副教授说,之所以花了不少功夫来介绍《黄帝内经》,是因为这本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医学解剖世界第一的地位,体现了我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介绍经典著作的同时,老师们也和学生交流解剖学的分支、各分支解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如虚拟仿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光遗传学技术等,让同学们沉浸在科学的海洋,对未知科学产生新奇感,增强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责任感。 

两个总要求:在懂专业、能动手的培养中锤炼严谨作风和求是态度

动物解剖学》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陈耀星老师对学生提出两个要求:理论要专,实践真会。

骺、跖、距、髁、颏、岬、髌……”动物解剖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专有名词,让初学的同学们乍见就望而生畏。了解到学生对这类字的读音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困难,老师们将生僻字的读音写在黑板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标本讲解解剖结构并正确发音,同学们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

在这些生僻字外,解剖学中也会遇到一些“熟词”,比如,里脊、通脊、花油,它们分别是腰小肌、背最长肌和大网膜的俗称。记忆时,老师们将俗称和专用术语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好理解,使用时,要求大家尽量说术语,从而培养学生治学严谨的作风。

动医161班杨洛说,老师们对实践课上同学是不是“真会”要求很高,“秋季的系统解剖学,会让大家临摹课本的解剖图,让我们对不同动物的内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到了春季的局部解剖学,老师要求大家亲自动手解剖,把所观察到的结构画出来,再与模式图进行对比学习,加强对不同动物不同结构的记忆。”除了课堂教学,陈耀星老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015级博士研究生边疆说,“陈老师是一位严师,他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深深感染着实验室的每一位同学”。

图为陈耀星教授在讲评学生的绘本作业

陈耀星认为,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学会一种探索科学的手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为重要。 

注重小细节:把握课程关联细节唤醒学生向善向上的意识

上过这门课的同学都知道,老师在解剖动物前会采取全员为动物默哀1分钟的方式来感谢动物为解剖课所献出的生命,这一惯例从授课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曹静老师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而献出生命的,要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体现动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尽全力地学好这门课程,这就是报答动物最好的方式。

解剖教室中有很多由老先生制作的非常珍贵的动物标本,上课之前,老师会介绍每个标本的制作过程,并嘱咐学生标本的制作周期长,要爱护标本、珍惜标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陈耀星老师介绍,在课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雌性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授课内容中,老师会讲到胚胎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均由母体无私供应,胚胎长大过程中,母体对其空间的需求呈现主动适应,其骨内钙质被胎儿吸收,导致母畜骨质疏松易发生骨软症……希望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对“母爱伟大和无私”的认识得以物化,使学生能更好地建立起健康的情感世界,树立报答父母、报效祖国的美好心愿。 

坚持全过程:以老师示范引导学生专业兴趣和求知热情

陈耀星坚持寓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的细小环节中,以身作则,希望通过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追求真知的榜样。

在这门课上,老师的很多行为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老师要求大家严格课堂纪律,按时上课,自己也总是提前到教室;做实验时,很多同学面对尸体、标本有强烈的尸臭、粪臭和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不敢动手,老师就先动手,在学生动手时仍然主动观摩,不少同学由最开始的怕接触、不敢接触,到敢接触、喜欢接触甚至爱不释手;每次实验后,老师们都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收标本、打扫实验室……

教师的行为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行为,榜样行为使人鼓舞,催人上进。”陈耀星说。

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责任,陈耀星是这样看待的:教师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责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引导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知识是授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教师说】

        陈耀星:“对于今后在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我们认为还应进一步加强。例如,对于学生,①加强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精神;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教师,①应深入钻研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将专业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教学内容本身的体系选择结合点,正面引导学生进行哲理性的归纳,使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②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应把教学实践的每一步都当作严格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作风的过程;③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课程育人 |《动物营养学》:把专业课作为传道的前沿阵地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理农业大学
课程育人 |《理论力学》:让专业课的德育润物无声
机电161班的张岳记得上第一堂理论力学课时,农业大学
【中国教育报】课内+课外,让“形势与政策”紧跟形势
聚焦“高校思政课慕课”系列报道 怎样创新“形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