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德讲坛”第五场报告开讲 --诺贝尔奖大师邓肯·霍尔丹教授、中村修二教授谈科研心路历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一体化育人理念,繁荣昌平校区校园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精神,9月18日上午,我校于昌平校区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举办“宏德讲坛”第五场报告—诺贝尔奖大师邓肯·霍尔丹教授、中村修二教授谈科研心路历程,学校特邀请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邓肯·霍尔丹教授,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中村修二教授作为本次报告的主讲人。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校党委副书记甘志华,中国科协科普部基层处副处长刘俊,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毛立新、副处长王永生,部分辅导员与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报告会。
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致欢迎辞。他首先对邓肯·霍尔丹教授和中村修二教授一行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对我校“宏德讲坛”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宏德讲坛”前四次讲座活动,在报告主题、讲授内容以及覆盖广度等方面,体现了深刻的育人内涵和鲜明的主流价值,他希望在场师生能够从本场讲座中坚定科研信念,不为名利所动,在专业领域探索未知,开辟未来。
校党委副书记甘志华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甘志华作为报告环节主持人,介绍与会报告嘉宾。他高度评价了“宏德讲坛”对大学生未来学习科研以及自身发展的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结合本场报告的主题,他勉励在场师生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坚持以现实应用为导向,将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会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
邓肯·霍尔丹教授作报告
报告中,邓肯·霍尔丹教授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切入,并结合几位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的人生故事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学的源起与发展历程,他通过介绍拓扑量子物质在含拓扑序的二维强关联系统中不同带电状态的微观形成机理,以“Luck—Preparation—Commitment:运气——准备——奉献”对自身科研历程进行概括。谈及自身从接触理论物理学领域到获得诺贝尔奖的难忘经历,邓肯·霍尔丹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在我的研究生涯中,不乏师友相助,而对量子世界的不倦思考和勇敢探索,是支持我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披荆斩棘的原动力。”
中村修二教授作报告
中村修二教授结合自身学习成长经历,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他早年留美访学时同LED材料以趣结缘的故事,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大家介绍了基于GaN的高亮度蓝色荧光LED材料的开发过程,并讲述了不同基质、不同颜色荧光LED材料在汽车工业、精密仪器加工业等行业的应用实例。谈到科研团队在成果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动情地说道:“当你坚定了继续前进的信念时,你会发现真理赋予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
理学院任龙涛同学会后感慨说到:“两位教授的报告深刻而精彩,诺贝尔奖的耀眼光环并未让他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止步不前,而是更加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开创未来的求知欲,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学习。”
现场学生提问
两位教授的报告兼具学术严谨性与人文关怀性,经典感与时代感并存,其中所传达出的创新性思维与方法对我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颇有助益,为我校在理工科领域的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Duncan Haldane(邓肯•霍尔丹),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理论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16年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邓肯·霍尔丹教授曾获得包括巴克利奖,阿尔弗雷德· 斯洛恩基金会奖、劳伦斯奖、英国物理学奖等多项世界物理学大奖。197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因其与赤崎勇和天野弘共同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即蓝光LED”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中村教授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曾受聘于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1994年获得日本德岛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