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析老年人网络安全:受骗后求助维权比例较低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冷昊阳)22日,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老年人在网络安全方面防范能力仍相对薄弱,在老人遭遇的互联网骗局中,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受骗比例更高,此外,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和维权的比例较低。
12月22日,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社会蓝皮书》。冷昊阳 摄
这份报告,全称为《社会蓝皮书: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编撰。报告从收入和消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全面研究总结了2017年中国社会生活多个领域的发展变化。
这份报告中专门分析了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互联网生活,调查数据来自2017年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的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在生活应用方面,老年人应用网络的比例相对较低,四成老年人会在网上缴纳手机话费,约三成的老年人会网上购物、会手机导航,1/4左右的老年人会用打车软件或网上缴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
但是也有超过半数的老人表示会用手机支付,报告称,这表明时下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支付在老年人群体中也有一定的流行度。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的诸多功能方面进步明显,但是在网络安全方面防范能力仍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看来,信息来源比较可靠的主要是官方媒体和政府机构,分别有80.4%和45.6%的老年人认为官方媒体和政府机构订阅号发布的信息比较可信。相对而言,私人注册的公众号和养生保健类公众号的可信度在老年人看来较低。
此外,蓝皮书称,如果将上当受骗涵盖到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老年人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为67.3%。其中,老年人受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蓝皮书指出,在老人遭遇的互联网骗局中,被骗的主要对象不局限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保障程度低的老年人,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老年人受骗比例更高。
“很大一部分有文化、收入较高并且经济自主性较强的老年人被拖下了水,这些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也更为严重。”蓝皮书称。
当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67.2%的老年人选择“告诉家人朋友以防再次被骗”,只有25.9%和17.9%的老年人会选择向子女和朋友求助,而表示选择报警求助的仅有0.6%。可见,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需要强化。
对此,蓝皮书称,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和顾虑,从而阻碍了老年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动能力。因此,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的改善需要政府、社工力量的干预以及家庭的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