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线路促联动 我国筹划“米”字型产业带格局
16.02.2017 18:34
本文来源: 林业网
据相关专家组介绍,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形成以城市群为地理基础的产业带,但由于东中西部发展尚不均衡,各产业带间联动发展处在起步阶段,不但产业协同效应弱,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也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目前,我国正计划调整和完善我国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分布,其中就包括构建“米”字型产业带发展格局。
据介绍,所谓的“米”字型产业带在空间上将由四条线路组成。首先是沿陇海线发展主轴。这一线路将连接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多个城市群和产业带,将通过促进产业承接转移等方式,促进东中西部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最终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第二是沿京广线发展主轴。这一线路将沟通华北、华中与华南地区,将通过密切华北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湘东丘陵、衡阳盆地、南岭、珠江三角洲多个地区的产业带联系,进一步实现上述地区的产业升级,并在形成贯通南北的城镇产业密集带的基础上,为中部崛起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供保障。
第三是“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这一线路将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在郑州、济南、重庆等关键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培育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轻工业等特色产业和各地区优势产业,形成连接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产业集聚带。
最后是“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这一线路,将以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产业集聚带。
相关专家组介绍,“米”字型产业带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东向西梯次拓展,促进东中西部产业联动以及各区域和产业带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中原城市群产业带的发展和成型。从空间上看,中原城市群位于上述四条线路的交汇处,一旦产业带成型,将加速东中西部产业承接转移以及其他区域的产业配套和衔接。
据悉,为了实现“米”字型产业带发展战略,我国未来还将加速建设和形成“米”字型高速铁路网,推进“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建设,有序推进上述四大线路的支线和地方铁路建设,加强国道省际衔接路段建设,提升各产业带核心城市(群)与周边区域的陆运联通水平;优化城市群民航机场布局,规划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加密各区域主要城市间的航线;加快推进淮河、沙颍河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通中原内陆地区直通华东地区的水运通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多支点格局。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均衡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的城市地区和产业带有望形成。他认为,通过密切各个城市群和产业带的联系,中西部地区的多个城市区和产业带将有机会进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同时也会促进东部和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更多的城市群和产业带,在空间上起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认为,由于东部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不断提高,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东部地区自身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中西部产业交流、联动、协同将更为密切,这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健康的产业布局。他还表示,受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等多个国家战略影响,未来中西部地区将会有更多城市群和产业带逐渐崛起,东中西部发展将更为均衡,各地间的产业协作也将日趋紧密。(记者 侯云龙)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6.02.2017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