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出炉
12月17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会期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如果本市和周边地区没有共同采取会期保障措施,则会期PM2.5浓度预计将会达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实际浓度增长61.6%。
APEC会议期间,市环保局针对各项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开展了效果评估工作,前期经过专家组对工作方案和初步结果的科学论证,于11月13日向社会公布了《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初步评估技术报告》。之后,市环保局继续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重点针对会议期间的临时措施,深入开展评估研究,以进一步把握规律、总结经验,为做好今后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措施及减排效果
评估结果显示,APEC会议期间,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实际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如果本市和周边地区没有共同采取会期保障措施,则会期PM2.5浓度预计将会达到69.5微克/立方米,比实际浓度增长61.6%;或者说,由于共同采取了会期保障措施,使PM2.5浓度下降26.5微克/立方米。其中,本市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削减19.8微克/立方米左右,区域污染传输减少贡献6.8微克/立方米左右。
综合来看,采取会期保障措施与不采取措施相比,全市分别削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约39.2%、49.6%、66.6%、61.6%和33.6%,平均削减50%左右。这些成果的取得,除周边实施工业停限产、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等临时性减排措施发挥减排效益外,本地减排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机动车限行与管控
由于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渣土车等禁行限行和外埠进京车辆禁行限行和过境机动车绕行等措施,使得会期机动车路上行驶数量下降、路网平均速度提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再加上“搅拌器”作用降低,从而减少了路面扬尘的生成。综合以上措施,机动车减排对会期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39.5%。其中,对NOx和VOCs减排贡献较大的是外埠车辆(特别是重型大货车、大客车)绕行和市域内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对扬尘减排贡献较大的是渣土车禁行。
二是得益于燃煤和工业企业停限产
据测算,由于采取压减燃煤电厂生产负荷、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APEC会议期间,分别削减SO2、NOx、PM10、PM2.5和VOCs排放约207、374、168、97和495吨。其中,减排贡献较大的是重点企业停产限产,分别减排NOx和VOCs为202和493吨。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7.5%。
三是得益于工地停工
由于采取全市施工场地停工、部分施工机械停止使用等措施,据测算,APEC会议期间,分别削减NOx、PM10、PM2.5和VOCs排放约375、1693、361和273吨。其中,工地停工对颗粒物减排的贡献较大,分别削减PM10和PM2.5排放达到1674吨和346吨,非道路机械对削减NOx的作用也较明显,减排375吨。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9.9%。
四是得益于加强全市道路保洁
会议期间,全市重点道路加密“吸、扫、冲、收”作业,基本实现每日冲洗。根据实测效果,道路尘负荷平均下降40%左右,按照排放因子法测算,采取上述措施,分别减少PM10、PM2.5排放约1587吨和303吨,与工地停工的贡献基本相当。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0.7%。
五是得益于调休放假
调休放假是涉及面最广,直接影响全市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础性措施,由其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能够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根据进出京交通客流量统计、移动电话在网数量统计,调休放假期间部分市民离京出游,使得全市常住人口约减少10%;由于工作单位和学校放假,使全市交通流量较放假前下降20%左右;还有部分工业企业等放假停产,如城六区和怀柔区常年运行燃煤锅炉暂停生产运行。这些措施对会议期间PM2.5下降的本地贡献为12.4%。
工作启示
改善空气质量,减排才是硬道理。APEC会议期间,本市各类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削减50%左右,这是实现优良空气质量的根本保障,也充分证明,本市长期以来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向和政策是正确的,减排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是明确的,必须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加快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努力降低人为排放活动强度。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具有综合施策、协同减排的特点,最终都有效降低了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排放强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人口总量控制、施工规模总量控制等源头控制措施,实现污染治理重心向源头控制的转移。
着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评估结果显示,对于降低PM2.5浓度来说,采取机动车管制措施,能够带来最大的综合效果。为此,应把治理机动车污染作为深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方向,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提高新车标准、淘汰老旧机动车等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能源清洁化战略。尽最大努力淘汰燃煤,削减工业污染排放,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尤其是VOCs排放重点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标准治理本市工业污染。
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和城市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既要对城乡建设规模实施总量控制,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重点加大道路冲刷力度,全面整治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不仅能够减少扬尘污染,而且有利于防控原煤散烧、餐饮烧烤等面源污染。
“AEPC蓝”需要公众的参与,主动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气污染源存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很多都与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只有得到最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产生实实在在的减排效益。同时,空气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与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全社会每一个个体积极行动起来,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APEC蓝”成为“北京蓝”常驻天空。
区域共治、联防联控是实现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保障。由于大气污染的区域传输性特征,使得京津冀及周边6省区市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是休戚与共的关系。要想实现蓝天共享,必须要坚持区域共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重污染应急措施的联动,改进中长期空气污染预报的准确度,适时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减轻重污染影响。
相关专题: 治理大气污染 净化首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