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介绍
绿色新闻网报道: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庆祝教师节的工作要求,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在我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印发了《2014-2015年度获得部分重要表彰奖励及重大项目的教职工个人和集体名单》,大力开展校内宣传。学校号召广大教职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以此表达对所有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意。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包括《高能效先进生物质原料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合作研究》、《低强度耦合预处理纤维原料联产乙醇与化学品合作研究》、 《农业秸秆全组分分级利用产业化技术》等。
《高能效先进生物质原料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合作研究》由林学院马履一主持。
化石能源日益匮乏,能源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非粮、固碳减排、可再生、生长量大、资源潜力大等特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国家战略需求和现实选择。为了解决限制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原料短缺这一瓶颈问题,科技部于2014年4月设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高能效先进生物质原料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合作研究”。
该项目依托我校与德国哈尔博格学院共建的科技部“林业生物质能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项目引进以德国为主的欧盟国家先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研发技术及成果,包括原料林优良种质筛选技术、原料林标准化培育关键技术、原料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技术等三部分内容。中德双方将对引进技术进行为期3年的消化吸收工作,并将形成针对我国南北方主要生物柴油及固体燃料能源树种的优良种质资源早期评价技术,超短轮伐、树体管理和花果调控标准化培育关键技术,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建成南北方能源林研究及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将促进中德双方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合作,提高我国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原料林领域的研究水平。项目成果经后期推广后可提高原料林产量,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强度耦合预处理纤维原料联产乙醇与化学品合作研究》由材料学院蒋建新主持。
项目为中国--瑞典联合研发,项目属于《纲要》农业领域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我国虽已建成数条纤维乙醇示范线,但是生产成本过高。本项目通过与瑞典Lund大学合作研发,可以降低生产过程酶使用量,降低预处理成本,提高戊糖利用率;联产乳酸、生物质发电,将有望解决纤维乙醇生产关键瓶颈技术。通过与瑞典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乙醇转化技术,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能力,加快纤维乙醇产业化进程。
项目将建立日处理500kg纤维原料转化乙醇的中试生产线,发表研究论文10篇以上,申请相关专利5-7项,培养研究生3-5名,中试技术经济数据可为工业化生产线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开展了竹材低强度蒸汽爆破耦合氧化及亚硫酸盐后处理纤维素原料所得产物组成和结构鉴定,通过糖化发酵研究进行了竹材预处理工艺优化评价;开展了糠醛渣、木薯渣和甘蔗渣预处理及耦合发酵联产能源化学品的实验研究;并完成了中试生产线设计和主要设备选型工作。项目邀请了瑞典隆德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纽约州立大学等专家来校指导,并派两名博士生出国交流。项目执行以来,已发表论文SCI收录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授权相关发明专利3件。
《农业秸秆全组分分级利用产业化技术》由 材料学院宋国勇主持。
围绕秸秆资源高效转化为生物基材料、能源及化学品的先进制造技术的产业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形成,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我国应抓住此次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本项目拟通过中国与英国的合作研究,解决秸秆生物质资源高值化转化为新材料、能源及化学品的关键技术,将丰富、廉价、可再生的秸秆生物质资源,通过清洁、高效、完整的生物质炼制模式转化为低聚木糖、呋喃系列化合物、木质素基酚醛树脂、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品、燃料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达到秸秆全组分经济可行性分级产业化利用,并在合作研究基础上升级改造年产7500吨燃料乙醇、3000吨低聚木糖/结晶木糖、2万吨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生产线各1条。
北京林业大学(中方项目负责单位)、广西南宁绿园北林木业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与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英方项目负责单位)、Beaumaris技术有限公司和PPG英国研发总部就8个研究课题展开交叉科学研究。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成功推广应用,将促进我国生物质高值化转化行业的技术进步,支撑和引领我国生物基材料、能源和化学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生物质炼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A11)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绿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