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 营造尊重知识、重视科技的校园氛围
在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于5月17日-26日期间开展了“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以涵养人大校园科学精神,营造尊重知识、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文化周”由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环境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学生科协等参与协办,内容包括“科技文化体验日”“科学大讲堂”“科普电影节”“实验室开放日”“心里乐翻天决赛”等一系列活动。
5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文化周”开幕仪式暨科技文化体验日在世纪馆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解思深,北京市科协副巡视员、科普部部长陈维成出席开幕仪式。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小勇,环境学院院长王华、党委书记李明奎,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党委书记陈红、副书记张国富,理学院党委书记杨燕萍、副书记臧虹,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主任张建平,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理工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沈健,学生科协会长伍琳璐等相关负责人和数百名师生参加活动。
刘伟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为学科定位,以“高起点、相关联、入主流、高水平”为理工学科发展思路,积极贯彻国家“双一流”建设,矢志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希望通过“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人民大学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感知国家和学校发展的脉动,享受科技工作之荣光,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全民科学普及做出新的贡献;人大学子能够感受自然之光,体验科学之美;人大校园里能够形成人文与科学交相辉映的良好氛围。
开幕式上,刘伟校长、王利明常务副校长、解思深院士、陈维成副巡视员为在国际国内科技大赛和活动中获奖的同学和团队颁奖。
科技文化体验日活动以“体验科技,向往科技”为主旨,分设人工智能、环境体验、奇妙理学实验、科技社团等多个展台,让同学们在体验和游戏中感受科技魅力。
5月2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在国学馆报告厅举行,国际知名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作生命科学领域“结构之美”的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在讲座开始前会见了施一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解思深参加会见,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杜小勇,秘书长沈健等参加活动。
洪大用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施一公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他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打造精干的理工科,积极引进理工类学科优秀人才,在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及心理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待与施一公教授所在的清华大学等理工学科见长的高校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讲座会场座无虚席,在座区前后、两侧的通道和场外都挤满了观众,现场洋溢着人大学子对科学的饱满热情。在一个小时的讲授中,施一公教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宇宙和生命不同的美感,展示了生命科学的博大精深。他启迪同学们要拓展自己的思维,敢于提出质疑,加强对生命科学未解之谜的探索,为人类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讲座结束后,解思深院士向施一公教授颁发了“科学大讲堂”讲座纪念证书。
5月22日-26日期间举行的“科普电影节”,以“印象科学,映像科普”为主旨,通过“科普达人讲解+科普电影放映”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享受电影的同时收获科技知识。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理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张威、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小勇、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张巍、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邢采分别为大家讲解并放映了《模仿游戏》《超时空接触》《人工智能》《深海浩劫》《十二怒汉》五部电影。
5月24日是“实验室开放日”参观活动,来自全国各高校师生参观了学校公共决策实验室和各理工院系实验室。活动增进了广大师生对理工科研究的认识,展示了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一面旗帜的人民大学在理工学科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广泛影响力。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活动月之第9届“心里乐翻天”趣味知识竞赛总决赛在5月17日下午举行,比赛作为“科技文化周”的热场活动,旨在普及心理知识并呼吁更多人关注心理健康,让师生感受心理学的魅力,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至5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科技文化周”各大活动均已落下帷幕。本次“科技文化周”为首届,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创新发展两翼论的重大举措,也是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具体形式。活动获得了校内外师生广泛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