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首都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12.06.2016  00:49

  北京市科委通过聚集科技资源、创新机制模式、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和强化科技支撑,先后支持了“北京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科技服务工程”等一系列科技项目。
  通过对口帮扶,在密云县太师庄村和延庆县东官坊村、慈母川村建立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的3个示范基地,构建了“科研院所+乡村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探索出“三产带一产”和“核心带动区域联合”模式,对少数民族村产业提升具有引领作用;示范推广了板栗园林粮、林菌、林药、林经多种套种方式,示范了阳台菜园、无土栽培技术、立体草莓种植技术等11项,示范带动少数民族村11个,并带动非少数民族村8个,提高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托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12396服务平台,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民族村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导入人文、创意等文化和科技要素,为21个民族村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100余种,示范推广林下经济、立体种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多项实用技术,提供各类市场销售、技术成果推介等服务信息11050条。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乡村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