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曹雪芹在京遗存保护与传承”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5日电 (记者 冉文娟)“曹雪芹在京遗迹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25日在北京举行。十余位长期关注曹雪芹研究的专家与曹雪芹在京遗迹保护单位代表共同出席论坛,就曹雪芹在京文物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和利用进行研讨。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主持了论坛。
曹雪芹的《红楼梦》享誉世界,问世以来,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红学研究也有200多年历史。
学术考证资料显示,曹雪芹自13岁随家人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回到北京。1728—1763年间,曹雪芹主要生活于北京,《红楼梦》的写作也在北京完成。京杭运河古桥畔、太平湖槐园、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和鲜鱼口胡同等地,都留下了曹雪芹的足迹。曹雪芹在京遗迹是北京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亟待擦亮的“文化名片”。
论坛系统梳理了北京市有关曹雪芹在北京的遗存和文物文化资源,并从文物部门统筹了曹雪芹在北京留下的遗址、遗迹、文物、口碑传说。
论坛上,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孙伟科,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段江丽,北京物质学院运河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喜波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就曹寅家族在北京的足迹、曹雪芹与京杭大运河、曹雪芹在北京的遗迹、曹家在张家湾史事等话题发言,详细介绍了曹雪芹在京遗存的历史情况、与曹家的关系、与《红楼梦》创作的关系。
与会嘉宾们就曹雪芹在京文物遗存的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其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中的作用建言:曹雪芹在京遗迹的打造、保护、传承、弘扬十分重要,可通过博物馆、景区、学校研学、宣传、产业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文学大家。在具体的运作上,可借鉴外国名人故居的成功经验。“要让曹雪芹成为人们了解北京、了解北京文化的窗口,也要通过曹雪芹来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华文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本次论坛是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以下简称“2020京杭对话”)的主题活动之一。“2020京杭对话”于9月23日在京开幕,以“运河上的京杭对话,共建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