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赴新西兰开展“一带一路行”实践活动

03.12.2018  15:23

本网讯 日前,为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战略,扩大我校国际影响,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研究生同学前往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为期10天的“一带一路行”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已对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高校特色与需求,开展专题调研和实践。

实践调研期间,研究生同学听取学校概况介绍、研究生培养机制、农业经济、动物科学、农业生态、食品科学等方面的14场学术报告;现场观摩新西兰最大的夏洛莱肉牛场(Silverstream)、林肯大学示范奶牛场(LUDF)、奶绵羊场、葡萄园和啤酒酿造厂5个实践基地;实地调研2个当地农产品市场;参加Ashley Dene研究发展站举办的 “Growing Dairy’s Future”国际牧场峰会(Pasture Summit),并与林肯大学农业生命科学院院长Grant Edwards等5名教授、9名博士展开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并就两个学校在学生短期交流、课程国际化开展、牛精英联盟合作等方面达成初步意向。

根据调研,团队成员也结合各自专业提出了相关思考。例如:林肯大学的研究以解决农业现实问题为导向,对应用的研究重于基础研究,使科研工作的服务性更强;大数据分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内应保持对这一研究方向的投入与支持;新西兰奶牛的育种目标主要关注干物质产量,而不是液奶产量,这与我国奶牛育种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放牧模式下土地和牧草供应有限,过度关注产量将会增加草场的负担,进行补饲又会增加成本,因此新西兰在奶牛育种中采取了通过对各个性状权重的控制以期最大化生产效益,中国奶业在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行业标准和产品品质提升,更需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西兰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综合考量了气候、土壤、牧草、环境、地下水等因素,在保证奶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了畜牧生产对环境的副作用,尤其是车前草减少尿氮污染的研究十分新颖,且切合新西兰放牧的实际情况,然而国内更多的采用舍饲养殖模式,小部分的放牧养殖也缺乏对草场的管理而无法控制牧草的比例,车前草在国内奶牛养殖场的应用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为期10天的考察,参与调研的师生形成了10篇专题调研报告、学生调研感想和6篇工作简报,大家在认识到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提升了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团队成员、动医学院博士生沈应博深有感触:“非常荣幸能参与这次活动,让我们拓展了国际化视野,这里所见也让身为农大研究生的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扎实做好科学研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全球竞争力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带队老师、经管学院李军教授谈到:“我国乡村振兴中可有效借鉴新西兰农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如何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各学科深入探索其对于中国农业的展所具备的借鉴意义”。

此次活动共选拔来自动医、动科、经管、生院、资环、工学和人发不同专业的10名研究生参与,由经管学院李军教授、动科学院苏华维、动医学院高健和研究生院史博4位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