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深入扶贫一线助力脱贫攻坚主战场

31.05.2019  11:04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探索“科技小院”新模式,为脱贫增收做贡献。 学校自2009年以来,转变以往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让研究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逐步探索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的科技小院(STB)新模式。十年来,先后在全国23个省市区的45个作物生产体系,建立了121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开展农民培训1470场,受训农民68762人次;开展田间观摩82场,观摩学习累计7114人次;编写农民培训教材229套、建设科技长廊16处、制作宣传展板400多幅,示范面积上千万亩,同时与63家合作社和37家企业紧密合作,推广应用技术5.6亿亩,为脱贫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与脱贫攻坚实践项目,为农业农村谋发展。 学校积极动员特色农业学科研究生参与脱贫攻坚实践项目,为当地经济谋发展。定点扶贫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工作中,在镇康县成立了“教授服务团/工作站”、“博士服务团”,大量研究生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李小云教授带领教师和研究生团队深入云南省勐腊县贫困瑶寨河边村开展以复合型产业开发、生态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农户治理能力提升为一体的深度性贫困综合治理实验,着力打造新业态。2018年仅客房一项就为河边村增加收入80余万元。

   搭建多元科技服务平台,为扶贫攻坚当参谋。 学校充分发挥农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科普宣讲、技术指导等活动,积极为扶贫攻坚当好参谋助手。学校研究生会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联合打造的“农博士在线”栏目,已发展成为“农博士”电话热线值班、中央广播电台直播、“农博士在身边”、“农博士帮帮团”和实践基地建设等线上线下科技服务平台,为“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仅2018年博士研究生参与热线电话值班156次,合作录制“乡村之声”节目65期,公众号推文188篇,开展基层科技服务23次。作为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发起高校,学校研究生一直活跃在“三农”服务一线,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工程研究生联合党支部同怀柔区琉璃庙镇梁根村党支部开展的红色“1+1”活动获得北京市示范活动一等奖。

  教育部2019年5月30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