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者动察2017”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提出“余乐”关键词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一项对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及其本质欲求洞察的报告在京发布,并提出了象征新中产群体根本欲求的关键词——“余乐”,即不同于以往消费追求的“高效”“省力”“大众”这样的整体倾向,而是重视“徒劳”“费力”“自己”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满足。
今天,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与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在京联合发布了“生活者动察”2017年度研究成果——“营造文化消费新风尚的生活者及其心理洞察”。今年是“生活者动察”推出以来的第五年,研究课题着眼于中国生活者日常“文化消费”的膨胀现象,尤其是新中产群体在衣食住行、旅游、运动、学习等领域积极实践的生活文化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产群体对于“文化消费”的心理变化以及一系列新生需求,研究归纳出了实践“文化消费”的生活者的七个新意向:
——日常质感意向(生活品质意识)。不是一味追逐高档商品,而是倾向于购买时尚文具、功能与设计俱佳的珐琅锅等“才色兼备”的高品质日用品的一类“文化消费”意向。
——涵养提升意向(自我成长意识)。像出境游时去参观工厂或产业博物馆,以及退休后去学油画或乐器等等,为了增添自我生活的乐趣而开展的一类“文化消费”意向。
——兴趣技能意向(差异化意识)。属于这一意向的“学习”对象已不再是以往的直接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的“实用型”内容,而是变成了与现有工作无太大关系的、立足于更长远视点收益的“兴趣类”内容。
——临场共创意向(参与意识)。指的是对某个主题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们趁着音乐节、2.5次元活动等线下娱乐“文化”活动时间聚在一起,不是单纯为了友情往来,更是为了共享欢乐时光的一类意向。
——慢意向(充足感)。拥有这个意向的生活者对悠闲时光的追求比较高,例如会在办公室里自己慢慢磨豆手冲咖啡,而不是常见的“一有空就玩手机”。
——熟意向(价值判断基准)。以往的中国生活者通常都比较喜欢购买装载有“最新技术”的商品,而近一两年来带有“匠”字的词语开始流行,大家开始对“非高科技”“带有手工温情”的商品感兴趣起来。
——新中式意向(设计与审美意识)。指的是类似中餐厅里设置红酒架,流淌爵士乐,运用西方食材制作创意菜等做法的、在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上添加现代化元素的一类设计意识,该意识已经广泛渗透于各日常生活领域。
研究深入分析这七个意向背后的共同属性,发现驱动“文化消费”的根本动因在于生活者想进一步追求自我,并通过接触“文化”来拓展“感性与知性的质”,继而得“余”(精神上的宽裕),这一心理需求则可以用一个造词“余乐”表现出来。
研究指出,“余乐”发音同“娱乐(yúlè)”,意义却远非单纯的时间消遣。在古汉语中,“余”可以代指自己,“余乐”也可解释为自己之乐。比起以往消费追求的“高效”、“省力”、“大众”这样的整体倾向,“余乐”更强调的是通过重视“徒劳”、“费力”和“自己”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满足。(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