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生机——陕西农田水利建设走笔
30.04.2015 11:34
本文来源: 水务局
曾几何时,“水”是这里家家户户最头疼的话题。由于年久失修、带病运行,陈旧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效益低下,农民形容“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大家守着渠,却浇不上“增产水”“救命水”。
自2009年开始,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在这里“落地生花”,短短六年建设,这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不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水给这片沃土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成为当地百姓热议的话题。
白虎良的麦田
在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西槐村,白虎良正站在自家绿油油的麦田里做着打算。受益于新修建的水渠,他的六亩小麦灌溉及时,水量充足,长势良好。“每亩最少800斤,能有这样的收成,多亏了小农水。”白虎良笑眯眯地说。正因为有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他还打算夏收以后,再种一季秋粮。
在以前,这种事情他很少去想。因为多少年来,这里的农民习惯了“等风盼雨、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倒并不是因为没有水和渠,而是因为用起来太费劲。在这里生活了50年的白虎良感受特别深:“以前许多人家守着水渠却不愿用水。”
西槐村位于冯家山水库灌区,按理说灌溉不愁水源。但是,由于以前地头上都是土渠,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非常突出,灌溉时间长不说,有时候,水流着流着就不知流到哪儿去了。更让村民头疼的是,以前的土渠浇地要一家一户排队,为了保证全村的地都能浇上水,每次灌溉的时候要全村老少一齐上阵,几天几夜修渠守渠,付出劳力不说,赶上年景不好、水量不足,不但减产绝收,还时常发生争水抢水的情况。为了种几亩麦子,花费这么大成本,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了。再加上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力进城打工增多,农田里更没有了生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靠天吃饭的种植习惯,甚至到了“守着水渠不愿意用”的地步,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田水利设施的老化。
如今,村里的3 000多亩麦田修建了崭新的灌溉渠道,白虎良发现,这地种得是越来越容易,心里也越来越舒坦。“现在就算遇到大旱,水也能有保障,大家伙儿不用排队,也不用抢水了。而且新渠比旧渠灌溉效率提高了一倍,用水节省了一半,村民既省了劳力,也省了水费。”更可贵的是,村里将渠道按户明晰产权,落实责任,村民更有积极性去维护渠道,浇地不再是个难事。近年来,西槐村的百姓种地热情空前高涨,不仅春夏种小麦,秋季也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白虎良说,自打新修了“小农水”,他们的心里“美得很”。
据了解,2009—2014年,陕西省累计投入62.6亿元启动实施了6批7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累计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5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4 768万公斤,受益农民达到685.3万人。建成的小农水设施着力打通了制约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为确保全省粮食连年丰收和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汶敏社的蔬果棚
“小农水”不仅给土地注入了活力,也让农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尝尝我的草莓,甜不甜?”走进汶敏社的蔬果棚,他便热情地招呼我们,“今年大棚里的草莓不仅丰收,而且个头大味道甜,城里的人都来采摘,非常热销。”
42岁的汶敏社是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汶家滩村的种植大户,但在2010年以前,他一直在外地经商,很少回来。
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干吗回来务农?汶敏社笑着回答我们,因为他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过去由于缺乏水利设施,他家乡田里只能种植小麦,效益低。于是他下海经商,虽然多年来生意经营得不错,但随着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汶敏社开始对家乡这片农田“动心”了。
2010年,汶敏社毅然放弃了经营的生意回到家乡,通过流转承包了近50亩土地,建起了26个蔬果大棚,种植草莓、西瓜、西红柿等品类繁多的四季果蔬。
他的大棚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全部配备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一开始采用大水漫灌,人工费很高,也很辛苦,灌溉保证率不足,是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让我尝到了甜头。现在我的大棚全部采用自动化的膜下滴灌,既高效精准,节省人工,又提质增产,旱涝保收。”汶敏社给我们计算,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省时、省工、省水,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也让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钻研种植技术和市场开拓,现在他靠种植年纯收入超过了20万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汶敏社体验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这既源自他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实施小农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陕西省结合了地域和水资源实际,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6年来在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75万亩。全省已建成了渭北的机井暗管、交口抽渭灌区六县区末级渠系、沿渭河果蔬高效节水灌溉和渭北苹果高效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小农水工程示范区,为当地农业高效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如果有条件,我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在汶敏社看来,他的致富路才刚刚开始。
郭闯干的抽水站
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办事处的岩村抽水站,管理员郭闯干正忙着清理进水池拦污栅上的漂浮垃圾。2013年,在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岩村抽水站刚刚进行了更新改造。在他的精心维护下,这座泵站看起来十分整洁。
从他父亲到他,郭闯干父子在这座抽水站为村子的800亩农田灌溉服务了30多年。每到灌溉时节,岩村的家家户户都会急着去找郭闯干父子,要他放水灌溉。
维护这座抽水站的重任就这样一直扛在父子俩的肩上。日常要检修泵房、清理垃圾,灌溉时节更要通宵达旦地巡渠修渠、放水浇地,忙不过来时还要自己花钱雇人帮忙……即便有过很多次高薪就业的机会,但郭闯干还是坚持留在了这里。
“农民都是靠地吃饭,抽水站要是没人管,田里的渠道要是没人修,村里的老老少少吃啥?”从事这么多年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工作,不论如何艰辛,郭闯干父子始终这样坚持着。也正是这份担当和付出,确保了长久以来全村800亩农田的有序灌溉和粮食生产。
其实,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发挥效益,农田水利设施更不能只建不管,只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明确责任,才能够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稳定、长久地发挥应有的效益。如果每一个农田水利工程都有像郭闯干父子这样的管护者,如果每一个管护者都能像郭闯干父子这样负起责任,那么,保障粮食安全的农田水利基石将会更加牢固。
“抽水站更新改造后,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维护更方便了,供水的保证率也提高了。”郭闯干熟练地操作着配电柜和启动柜里的控制按钮。多年的钻研和实践让他快成半个水利专家了。
“现在设备升级了,村里更没人会修这个了,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行。”他说如果可能,自己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顺利开展,在明晰小型农田水利产权的基础上,各类工程的管护主体和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在郭闯干父子这样的“水利人”共同努力下,陕西的小型水利设施将用得更好,用得更久。
本文来源: 水务局
30.04.2015 11:34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北京市环评机构2017年度考核情况的公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环保环境保护局
关于拟对北京北机机电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涉嫌未经验收投入使用进行重大处罚一案的听证公告
听 证 公 告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局
房山区大力推进“绿盾2018”拒马河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有关问题整改
截至7月底,349个问题点位销号147个。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