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的农业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举行
本网讯 4月9日,我校康绍忠院士与孙其信校长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面向2035的农业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金码大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伟伦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院士,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春江院士,我校教授李德发院士、张福锁院士、任发政院士,国务院参事、我校何秀荣教授,我校李小云讲席教授、樊胜根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三级调研员郑召霞,以及项目各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康绍忠主持。
康绍忠首先介绍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立项背景,他表示,本项目面向2035年农业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战略定位、发展策略、重点布局等方面开展研究,对于我国农业学科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共同主持人孙其信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与立项依据,期待通过项目实施形成更多成果,为我国超前布局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随后,我校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代表总体项目组汇报了项目背景和研究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冯永忠、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罗英姿、我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赵勇、华中农业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王平祥等四人分别汇报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专家咨询组认真听取了研究方案并提出了具体咨询建议。陈焕春指出未来农业学科应重点围绕品种、疾病、营养、设施、设备、环境等领域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用的问题;尹伟伦认为,应从规模管理和学科发展两方面探索出中国未来农业的新模式,谋划好学科布局,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吴孔明指出,应明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准确研判科技发展趋势,将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李天来认为,对学科发展态势应有更长远的预判,充分考虑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李德发建议增加畜牧领域的学科布局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创新;张福锁认为,种养结合是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来解决,建议部分高校先行先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交叉学科模块;赵春江建议本项目在已完成的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形成明确界定,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任发政认为,农业学科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门类的交叉,重点围绕未来农科人才需求布局交叉学科;何秀荣建议进一步明确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内涵及发展路径,主动融入国际竞争,建议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中国农业学科进展报告,提出未来农业学科发展的框架体系;李小云建议瞄准国家2035年现代化建设目标,重点围绕粮食安全、气候环境友好、资源替代、全球化和小农现代化等五大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樊胜根指出,应面向农业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全过程形成综合学科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学科交叉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邓秀新指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在高效基础上的绿色农业,建议对未来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研究应虚实结合,区分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围绕智慧农业、碳中和等前沿问题进一步凝练重点建设方向。
最后,孙其信代表项目组对咨询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项目组将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高质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