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关岭: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今年10月21日,关岭自治县召开“生态关岭”建设动员大会,全县各乡镇(街道)与县委、政府签订了今冬明春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正式启动“生态关岭”建设。关岭把造林绿化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以退耕还林工程为抓手,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实现“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60%的森林覆盖率。
退耕还林荒山绿化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今冬明春完成全县所有退耕还林应退尽退的工作目标,关岭扎实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在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效益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和立地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布局,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重在发展特色经济林木和生态景观林。再是突出规划引导,凡是实施经济林和景观林的必须成片栽植、规模经营,把退耕还林(草)与推进农民增收相结合,确保实效。
此次退耕还林(草)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整和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将关岭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及石漠化严重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通过退耕还林(草)工作的开展,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草)农户的生活条件。也就是全县各乡镇(街道)在退耕还林(草)区域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矮秆经济作物,种草养畜等林经结合、林草结合模式,多措并举,以短养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退耕还林工作,将最终以推进关岭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为总任务,同时为关岭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33%提供保障。
农旅结合生态富民
11月15日,记者来到地处关岭国家地质公园旁的新铺镇卧龙村生态四季体验园看到,还在建设中的体验园,此前只种包谷的一大片山坡上,已种上了大量的枇杷树苗,每一棵枇杷树脚下都用塑料薄膜盖着土。山坡较高处,几个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在忙着修建蓄水池。
记者了解到,卧龙村生态四季体验园今年开始建设,园区以“政府主导、村为主体、企业实施、群众参与”为发展理念,重点打造农旅结合,促进农户增收。旨在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产业富民的产业脱贫新路径。园区规划1000亩,现已完成机耕道7公里,栽种蜂糖李200亩、五星枇杷200亩,正在修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
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对记者介绍,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建设发展,依托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生态四季体验园区,整合项目资源,大力给予政策帮扶。为了调整产业发展格局,摆脱单一的土地发展模式,整合发展资源,积极为脱贫致富搭建脱贫路径,多渠道搭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台,卧龙村建设四季花果园体验园,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作为生态四季体验园工程用地参与到园区的入股建设。
再就是由政府通过引进有资质的企业(大户)负责出资建设实施和日常经营管理,在核心规划区域内适度分成不同的单元,按照单元进行转包给出资企业(大户),由出资企业(大户)负责各块单元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在园区内主要栽种黄桃、山楂、五星枇杷、美国柿子、车厘子、百花果等经济果树,并且规划修建机耕道、休憩凉亭、水利设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该园区建设涉及到新铺镇4个村民小组80多户村民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按照农户土地实际亩数作为股份参与建设和管理。农户每年可分两次红,第一次分红为农户的保底分红,按每年每亩300元算,分红时间在每年1月31日之前。第二次分红在每年年底,在村委的组织下,通过涉及土地农户监督小组、出资企业(大户)、村支两委共同核算,扣除园区建设管理支出费用、扣除年初保底分红后的资金后,再进行分红,涉及土地农户占50%,每个农户按照自己的土地亩数占园区的多少获得红利。
张向华告诉记者,通过园区精品水果的种植,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进一步加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增加就业,使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事高效农业,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带动全镇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日粮配送养牛致富
据悉,关岭今年建成了一个关岭牛TMR日粮配送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7.4亩,建设标准化厂房3800平方米,仓储3000平方米。根据周边构树叶、玉米秸秆及紫花苜蓿等人工牧草加工需要,建设了打捆包膜一体化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达到4.3万吨以上。配送中心依托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团队,在实测当地牧草、饲料原料饲用价值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关岭牛营养需求的种牛、育肥牛专用TMR日粮并配送给养殖农户,配送范围覆盖新铺镇及周边4个乡镇。
配送中心从农户手里收购构树叶、青绿玉米秸秆、人工牧草及野生牧草用于关岭牛TMR日粮生产,可带动150余户农户通过饲草销售增收致富,生产TMR日粮可供饲养6000余头“关岭牛”,同时带动1200余户农户通过养殖“关岭牛”增收致富。
在江西坪村委办公室,村支书杨洪华对记者说,村民只要每天上山割草就有收入,每斤2毛钱,一天最少也能挣50元,最高的能拿到上百元。一年割草期将近有5个月,算下来也有6000至8000元的收入。
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记者了解到,关岭2016年退耕还林(草)工程项目共涉及12个乡镇(街道)122个行政村,总规模为16.3万亩。规划在普利乡种植车厘子2280.8亩、核桃10259.4亩,岗乌镇种植构树17010.9亩,断桥镇、花江镇种植核桃23416.3亩,花江镇种植花椒18209.3亩,坡贡、关索、花江、上关、新铺5个乡镇(街道)种植名优李子46567.5亩,花江、断桥、上关3个乡镇种植大五星枇杷17240.9亩,顶云街道种植樱桃8866.2亩,永宁镇种植山楂2801.7亩、核桃9304.5亩,沙营镇种植茶1450亩、核桃5592.5亩。
结合“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构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生态系统,关岭以退耕还林(草)工程为支撑,将打造精品水果基地、木本油料林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林下经济基地和彩叶树种观赏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真正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进林下经济建设,重点发展林果、林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带。并且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退耕还林(草)工作与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科学布局好产业结构,通过林产结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效。(记者 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