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资助育人行动——经济资助篇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我校全面实施“深化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重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统筹运用经济、学业、心理、就业等帮扶手段,一对一结对服务学生成长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我校科技、人才优势,将资助育人工作延伸至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庭,协同地方开展助力脱贫、防止返贫点对点帮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并以此深化、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我校在籍建档立卡学生共572人,其中本科生306人、研究生263人、预科生3人,男生315人、女生258人,分布在我校19个学院和培养单位,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77个县。目前已脱贫的有486人,未脱贫80人,返贫6人,今年尤其受到疫情、汛情等影响,一些家庭返贫风险显著增加。行动自4月启动以来,对我校建档立卡学生进行了全面摸排,准确掌握建档立卡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完善制度保障,制定专项资助方案,匹配校内外各类资源条件,组织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同时还面临着疫情和汛情双重叠加影响,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资助这一校园民生工作,越是灾难当前,越是积极作为,全面启动“深化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统筹各项经济资助,转变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扎实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帮助我校建档立卡学生等困难学子共渡难关。
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精准掌握学生动态状况。 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学生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家庭收入急剧减少,不仅导致新增了部分困难家庭,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一些偏远地区学生出现网络连接困难,一些学生因为购买上网课的设备和支付网课流量导致生活开支加大。今年夏天,我国又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疫情和汛情的叠加影响,资助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针对疫情和洪涝灾害,学校建立常态化排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疫情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对疫情严重地区、洪涝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建档立卡学生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予以重点关注。采取线上比对和线下摸排相结合的方式,逐一确认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的困难情况和受资助情况,确保不漏掉一名建档立卡学生。
开展疫情、汛情专项资助,保证国家和学校关怀及时到位。 在做好助学金等常规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于受疫情、汛情影响出现经济困难的学生,及时发放各类专项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同学们渡过难关,确保“应助尽助”。
疫情爆发后,学校启动了疫情防控学生专项资助工作,为包括建档立卡学生在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五项专项补助,保障困难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一是为疫情期间留校的困难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二是为在湖北地区的困难学生发放专项慰问补助;三是为建档立卡学生、孤儿和残疾学生等特殊困难学生发放专项补助;四是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学业专项补助,支持学生购买流量开展线上学习;五是为本人或直系亲属感染疫病的学生发放关怀补助。
汛情期间,学校迅速组织开展了洪涝受灾家庭学生专项资助工作,为55名在安徽、广西、贵州、湖北等省份的受灾家庭学生发放了洪涝受灾专项补助,帮助受灾学生度过难关,保障他们安心学习生活。
同时,学校开设了资助热线和临时困难补助快速申请通道,对于因疫情、汛情导致家庭临时生活困难或亟需帮助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困难情况及时给予临时困难补助,为他们送去学校的关心和关怀。据统计,截至8月31日,学校各类专项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受助学生达2613人次,资助金额63.83万元。
“暖心”资助,一对一把关怀和温暖传递到学生心中。 疫情期间,学校综合运用微信群、公众号、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关心慰问学生,积极宣讲学校资助政策。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和心理工作,与学生逐一联系,给予学生精神鼓励和情感关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学生资助办事流程,更多采用非接触、网上办理的方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每发一笔专项补助,都通过微信平台一对一告知相关学生,传递学校的关怀,在精神上给予鼓舞,把资助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