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通报“首审责任制”推介暨典型案例

15.05.2019  04:20
  5月9日上午,海淀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由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首创的“首审责任制”,并向社会发布八个典型案例。

  自2014年起,海淀法院未审庭开始探索实行“首审责任制”。创设此项制度的初衷在于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让法官自觉完成对涉诉未成年人成长经历、家庭关系、教育环境、人际交往等个人及家庭情况的了解与调查,主动发现审理案件中的危险点、风险点,并及时干预、妥善处理,尽量减少诉讼环节对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影响。

  经过五年的尝试,“首审责任制”已成为海淀法院未审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机制。随着少年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制度功能也日益凸显:

  利用综合审判优势,刑民权益全面保护。未审庭作为综合审判庭室,有一支复合型法官队伍,能敏锐发现单一类型案件中潜在的未成年人同时遭受犯罪侵害和民事权益受损的情况,继而能动司法,给予诉讼指导。此外,由同一位法官审理涉及同一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案件,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调查案件事实,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面立体保护。

  最大限度化解纠纷,营造和睦成长环境。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中,抚养权、抚养费、探视权等纠纷往往交织在一起。同一位法官可以通过关联案件、社会观护、主动调查等多种途径,全面、客观掌握案件情况,有利于查清双方争议焦点及背后动因,通过调解工作,打开当事人心结,化解案件纠纷,帮助涉诉未成年人回归和睦亲子氛围。

  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效。许多未成年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侵害的案件,因后续治疗持续时间较长,往往需要多次诉讼。此类案件由同一法官负责审理,从实体角度,可以保证裁判尺度的统一,维护司法权威,公正妥善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从程序角度,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本次发布会选取“跨越十一年的九次诉讼”、“变更抚养权纠纷的重复诉讼”、“遗弃犯罪后的侵权纠纷”等典型案例,均为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多次或反复诉讼的民事纠纷以及刑民交叉案件。

  上述案例,直观地展示了“首审责任制”在少年司法领域所焕发出的魅力,也从侧面反映出少年审判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普通成年人案件在处理程序上的差异,背后蕴含的是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价值取向。让社会公众及案件当事人进一步了解海淀法院的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增强对“首审责任制”的理解和认同,有效地提升司法公信力。

  海淀区人大代表卞海虹、朱敏、关宝兰、沈军、张永慧,海淀区妇联副主席翟威以及海淀团区委副书记李乾坤、青年发展和权益维护部负责人莫穷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赵思源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