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打造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回溯”治理机制
12月23日,北京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海淀法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情况,介绍海淀法院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回溯”治理机制。
海淀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负责人戴国表示,该机制通过回溯行业类案化解批量纠纷、回溯关键规则加强示范性裁判、回溯共性需求输出“海知经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源头预防、柔性化解,最大限度保护创新成果、维护公平正义。
据了解,海淀法院在审判中及时发现行业类案,构建知识产权纠纷联动平台,通过政府、社会、行业多方力量,促进诉前协商,批量化解纠纷,引导行业理性竞争、互利共赢。今年截至12月8日,该院向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委派诉前调解知识产权案件880件,调解成功135件,行业治理效果显著。同时,针对海淀区经常出现如“饭友APP抓取微博数据案”“侵害《拳皇》游戏著作权案”等新型、首例知识产权案件的情况,该院通过挖掘案件中的争议焦点和法律规则,形成示范性裁判,进而引导行业发展,避免了一些潜在的诉讼。另外,该院还通过加强典型案件研讨和发布、知产审判实证和理论研究、知产保护教育和普法宣传等方式,将审判成果转化,提高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李木子介绍,该中心与海淀法院于今年4月签署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人调委、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安排调解员进驻海淀法院,成立调解工作组,接受法院委托。截至12月18日,调解工作组共接收知识产权纠纷委托调解案件48件,已办结30件,办结率为62.5%,其中6件促成当事人签订和解协议,调解成功率为20%,调解平均周期20天。
“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为创新主体营造了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何云龙说。他介绍,该中心与海淀法院、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海淀工商联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多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2020年调解案件1277件,调解成功案件217件。与海淀法院合作开展的案件旁听、园区巡回审理等活动也起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从源头上减少了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数据显示,海淀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2019年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0789件,同比下降31.3%。今年截至12月8日,新收知识产权案件2000余件,同比下降81.46%。
北京高院诉讼服务办公室主任崔秀春表示,明需求、找根源、聚合力是海淀法院知识产权“源头回溯”诉源治理机制的“三项重要支撑”。该机制在诉源治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北京法院将坚持把人民法院纠纷化解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积极参与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为提升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记者在发布会上还了解到,海淀法院积极探索创新,依托信息化技术,结合区位特点,开发了“人和海淀”微信小程序,作为向辖区街乡党委政府、相关政府部门、各类调解组织等单位提供一站式办理的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平台,这一平台将于近期上线。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