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剧《丝海梦寻》走进中国人民大学 海上丝绸之路传奇舞动明德堂

22.12.2015  02:27

12月20日晚,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原创舞剧《丝海梦寻》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上演。这是该舞剧今年应邀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演出之后,在国内举行全国巡演的首站演出活动。在北京的首站演出包括国安剧场的公演和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三所院校的演出。

明德堂座无虚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洪大用,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郑水泉,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郭海鹰等和人民大学师生、校友一千余人观看了演出。

据《丝海梦寻》出品人、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介绍,199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工作期间,福建省有关方面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了原创舞剧《丝海箫音》。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歌舞剧院在《丝海箫音》基础上,重新创作排演了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以艺术形式诠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也成为首部表现 “一带一路”题材的大型舞剧。

本次演出由青年舞蹈家唐诗逸领衔主演,全剧由序《舟师如虹》 和《受命远航》《魂归大洋》《月夜盼归》《情满刺桐港》《逐浪丝海》五个章节组成。生动还原了发生在古代福建泉州刺桐港一家两代水手的远航之梦,用曼妙的舞姿诠释了感人至深的追梦故事,更以海上商旅为背景,透过人物命运的经纬,贯穿连缀起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景画面,形象地表达了各国人民之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真挚情愫和感人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当年千帆竞发、中外商贸文化沟通交流的壮观繁华的景象。

在艺术表达上,舞剧以浓郁鲜明的闽南文化元素为主,同时增添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俗风情,本土文化和异域风情有机结合,营造出了色彩斑斓、意味隽永的舞蹈盛宴。

舞剧创作者还精心把算盘、陶器、丝绸等中华传统符号以及福建的元宵舞、拍胸舞、木偶舞等多种地方艺术融合进去,同时也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服饰、音乐、舞蹈等进行了缜密的历史考证。

这个讲述8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盛况的舞蹈以其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引起了全场近千名师生、校友的广泛共鸣,赢得了满堂喝彩。

靳诺书记、洪大用副校长在演出上下场休息时间会见了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孙砾及主要演职人员。靳诺书记首先向全体演职人员表示欢迎,感谢他们“送来一场大戏”。她指出,该剧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作为表现 “一带一路”建设题材的专业演出,生动再现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交融的繁华景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运用通俗的表现手法,将高远的意境融合在质朴的生活场景、鲜明的中华传统符号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艺术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

靳诺书记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陆续推出了一批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理论成果。该剧目在学校演出将有助于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同时激发学者的研究灵感,在各专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研究成果;人民大学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资政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为党和国家决策建言献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陈秋平厅长代表活动主办方福建省人民政府感谢人民大学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大通道,更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希望《丝海梦寻》能够让当代青年学子更多地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和国家战略,同时期待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中国人民大学与福建省委省政府自2013年2月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合作研究等方面不断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了务实有效的省校合作模式。陈秋平厅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双方建立的省校合作堪称典范。希望该剧的演出,让人民大学的优秀学子更深入地了解福建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期待人民大学继续为福建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