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做强农兴农青年 | 人发学院“讲好入党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王象坤:心中有党,情系稻花
本网讯 4月26日,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本科生党支部党员专访91岁高龄的水稻种质资源专家王象坤教授。王象坤教授是中农大走出来的农科专家,也是有68年党龄的老党员。
作为水稻种质资源专家,王象坤教授长期从事稻作起源、分类及遗传资源理论与应用研究,对在国际上确立起中国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的地位、提高我国稻种起源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象坤教授1952年申请入党,1953年转正,至今是拥有6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尽管期间经历波折与考验,仍然初心不改,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时,还在读初中的王象坤教授看到了影片《居里夫人》,影片中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青年的王象坤,他立志走上科研之路。1949年,王象坤教授考入华北农业大学(现中国国农业大学前身),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做苏联专家的俄文口译和研究生。
1958年,历史动荡,王象坤教授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从事科研事业,学习新的知识,汲取科学的养分,系统学习了中国农学前辈丁颖有关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与分类的理论和利用野生稻开展育种的创举,为他日后的学术课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象坤教授在参加了云南稻种资源的研究后,他开始与程侃声先生合作“中国与亚洲栽培稻分类、起源于演化”的课题。
经过十余年的实地考察、资源采集和深入的研究,王象坤教授和他研究团队发表了《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化与分类》、《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原始及其是否存在籼梗分化的初探》等百余篇论文和研究专辑,在栽培稻起源研究的栽培稻起源地、栽培稻的祖先种、野生稻如何演化为栽培稻的三大中心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
68年来,王象坤教授对党的感情始终深厚:“共产党拯救了我们、解放了我们,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作为共产党员,我要来继续为这个党的事业,去让更多人吃好饭,吃饱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科学家,王像坤教授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始终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恩,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情系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