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首次全流程信息化审结知识产权速裁类案件

25.08.2017  11:04
  8月24日,海淀法院以启动“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首次全流程适用司法信息化系统,利用电子送达、远程勘验、远程庭审等信息化手段,并由全国优秀法官陈昶屹亲自主审,当庭调解了6起知识产权速裁类案件。据悉,这是本市法院首次使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审案并当庭结案。

  原告初开(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就其享有著作权的66张图片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为案由向海淀法院起诉被告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虑到双方代理人均在京外,案件争议不大,案件数量较多,为节省当事人的在途时间和成本,提升法官单位时间内结案的数量,海淀法院全流程采用了信息化系统。

  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书记员通过审判与执行工作联系平台、电子邮箱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了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随后双方当事人向法院发送填写了申报审判要素的电子文件。承办法官庭前将双方申报要素进行比对后,固定了双方意见一致的要素。庭前会议中,当事人采用了时间戳的电子证据形式进行了证据保全,法院采用电子勘验的方式对权属和侵权证据进行了勘验,随后利用远程庭审系统进行了视频开庭,双方代理人在各自办公室参与了庭前会议和开庭。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在笔录中电子签名并回传至庭审平台。承办法官在审理案件争议焦点后,对该6案进行了当庭调解。从庭前会议、开庭到宣判共计用时45分钟,六案全部调解结案。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全流程信息化的方式减少了其在途时间和成本,降低意外因素对庭审的影响;通过电子勘验,其可直接从远程视频中看到书记员勘验的操作全过程,避免此前囿于证据过多或技术原因造成的勘验时间过长;开庭时,边庭审边显示记录,省去了庭后阅笔录的时间;同时,当庭宣判或当庭调解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此次庭审起到了良好的司法和社会效果。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切实解决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涨的审判现状,实现便利当事人诉讼,有效、快速解决当事人纠纷的目标,海淀法院启用了“互联网+”的创新审判模式,在知识产权速裁案件中全流程适用各种信息系统,并适用远程视频审理案件。将法官从技术含量低的程序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实体裁判中;据统计对比,此前涉及到外地当事人的案件,书记员排庭需要反复沟通当事人与法官的时间,排庭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远程庭审的适用使排庭时间缩减到平均5分钟,另外,庭审智能语音同步转换文字,达到了记录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缩减了书记员庭审记录的工作量,更加直观、客观的反映了庭审全过程。互联网直播庭审,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观看庭审的全过程,促进了庭审的公开公正高效;庭审全程录音录像,避免了当事人因不认可庭审笔录内容而认为司法不公的情况。

  远程庭审,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存储与显示技术、音频处理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案件审理过程中即时对话、证据演示及庭审录音录像。使审判人员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能够“隔空对话”,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审判质效,能够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压力。今后,海淀法院仍将不断探索推进司法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赵思源
“北京礼物”优秀作品将在旅博会上集中展示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24日电 (记者 于立霄)由Bj.Chinanews.Com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