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产法院通报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线上审理情况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综合运用电子送达、增设技术调查官线上审理端口等多项创新举措,打通各个流程节点,实现技术类专利行政案件全流程线上审理,形成了有利于当事人参诉、行政机关应诉和法院审理的工作机制。
2020年1-8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专利行政案件1325件,几乎是去年同期此类案件结案数的两倍,结案数与结收比均创历年新高,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专利行政案件审判工作高效推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司法保障。
9月27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线上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结合具体数据和举措,通报了该院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线上审理机制的创新模式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专利制度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产权制度,对激发技术创新动力至关重要。司法对技术类案件的评价,特别是对专利授权确权案件的审判,直接关系到专利技术保护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实现专利价值的重要保障。
囿于专利行政案件技术新、领域广、技术事实查明难度大等特点,疫情防控期间,技术调查官“缺席”线上开庭、线上开庭能否查明技术问题、第三人送达难如何解决等等,这些技术障碍成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推进专利案件线上审判工作必须迈过的坎儿。
第三人送达难长期制约技术类案件审理。考虑到第三人均为被诉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和行政程序的参与人,为打破困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法院需要,查询提供第三人在行政程序中预留的代理人信息、联系方式及送达地址。
“通过向行政机关‘问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效提升了向第三人送达的‘妥投率’,提高了专利无效行政案件的审理效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说。
针对专利行政案件的被告均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这一特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创性采用“列表式总传票”的方式,通过线上共享信息文档,统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通知下一周全部案件的开庭信息。打通与行政机关传票信息发送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节省了书记员寄送传票的时间和司法专邮费用,也大幅提高了线上审理的效率。
技术调查官作为技术问题的“翻译官”,能够有效帮助法官理解案件中的技术问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北京云法庭”系统中增设“技术调查官”端口,疫情防控期间让技术调查官也可以参与线上庭审,协助法官查明技术事实。
“北京云法庭”和互联网法庭系统不断优化,陆续增加了文档展示、共享桌面等新功能,当事人可以上传展示PPT、图片和视频并通过共享桌面的方式向合议庭讲解技术问题、陈述诉讼主张,实现了比现场开庭更清晰、便捷的审理效果。
“过去那些难以在法庭上展示的大件儿,例如大型产品模型、摊开后面积超大的图纸等,如今都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在网络庭审中进行线上详细比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逯遥介绍,截止2020年9月25日,该院共线上开庭审理1375件专利行政案件,此类案件开庭数量由3月平均每周15件升至目前最多单周开庭可过百件,极大提升了案件审判效率。
依托“北京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应诉环节、证据交换环节和裁判文书送达环节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实现诉讼文件快速流转,有效节省了过去印制、邮寄纸件诉讼材料带来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时间。
据了解,在原告或第三人不接受电子送达的情况下,考虑到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证据通常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自行提交或已向其交换过的证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特别规定,今后法院仅需在法定期限内向原告和第三人交换被告的答辩状和证据清单,不再向其交换其余纸件证据材料。
会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向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发布了五条提示:
第一,希望此类案件的原告在立案的时候能够选择同意接受电子送达,第三人在收到法院的追加通知时,也能尽可能配合法院接受电子送达,并提供有效的电子邮箱。
第二,希望各方当事人都能同意选择采用线上开庭的庭审方式,并在收到法院发出的线上开庭短信通知后,及时下载安装线上庭审软件,登录账号进行系统测试。
第三,希望当事人在整个诉讼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自己一方的诉讼材料通过电子方式向法院提交,并在线上开庭前,将自己一方的诉讼材料上传到庭审系统中,便于在庭审过程中展示。
第四,基于专利行政案件的特点,对于涉案技术问题比较复杂的,建议当事人能够准备相关的ppt、图片或是视频,在庭前上传到庭审系统中,便于庭审中向法庭展示和讲解相关的技术问题。
第五,提倡原告和第三人都能和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样,接受电子送达裁判文书,实现专利行政案件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审理。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