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发展空间持续被看好

16.04.2015  13:19
   中国绿色时报4月16日报道(记者 王钰  丁贤生  刘小虎  通讯员  徐新宇)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关注,让江西油茶产业发展再次升温。
  从上到下,政府和农民,同时看好油茶。政府看好它在精准扶贫、生态建设上的作用,农民则看好它在增收致富、美化家园上的神奇。
  随着政策利好、科技升级和不断提升的市场期待,江西进入油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有重视,政策扶持谋发展
  江西发展油茶产业,宜春有代表意义。
  2009年,宜春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成立油茶局,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张津平成为首任局长。“这是市政府第一次为某项林业产业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足见对油茶产业的重视。”张津平说。
  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专人和经费。油茶产业发展被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前3名表彰奖励,最后1名通报批评。
  为解决前期投入问题,省财政从2010年起设立5000万元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新造林、种苗生产和科技项目等给予扶持。从今年起,全省整合各类资金3.1亿元,将油茶新造林的补助标准从每亩200元-300元提高到500元。
  各级政府也纷纷给予扶持。
  宜春市、县两级财政对新造油茶林给予每亩100元-500元补助,对油茶低效林改造给予每亩50元-150元补助,同时统筹相关国家及省级项目,扶持发展油茶。
  丰城市从2008年开始对新造高产油茶林进行补助,验收合格的新造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补助450元,从2011年起,每亩补助增加到550元。
  高安市相城镇新造油茶林每亩享有国家补贴300元,镇政府利用退耕还林项目资金,每亩增加补助400元,基本能够满足农户油茶初种资金需求。
  同时,全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截至2014年,国家累计下达江西省国家油茶项目建设任务143万亩,建设资金3.66亿元;累计下达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项目建设任务93.1万亩,建设资金2.48亿元。
  目前,江西累计发展高产油茶林330多万亩,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30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
   重技术,生产环节全保障
  油茶发展,良种先行。
  2009年,江西省出台《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和《油茶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实施严格的苗木生产和项目用苗管理。
  江西省林业厅建立省级定点育苗单位,规定所有国家和省级油茶项目必须使用省定点育苗单位繁育的苗木,否则不予认定。每年对油茶采穗圃和省级定点育苗单位进行检查,管理不善的直接除名。
  江西出台了《油茶采穗圃营建管理技术要点》《油茶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试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等地方规程,对油茶各生产环节技术要点进行规范。
  技术推广的关键是向农户普及。从2012年起,江西省林业厅组建专家队伍,每年在全省开展油茶科技服务活动,并逐步形成由专家统一制定技术标准、特派员监督指导、指导员具体实施的技术服务体系。3年来,开展送油茶科技下乡100余次,编印发放油茶技术资料6万份(册),培训林农及技术人员1.5万人次;建立油茶科技服务示范点60个,指导新造高产油茶林150多万亩。
  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
  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建,专门从事油茶综合开发。公司与江西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参与了《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油茶产业化技术体系示范推广”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依托油茶基地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创模式,多元发展添活力
  为突出示范作用,江西省招商引资并鼓励企业开展规模经营,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
  宜春先后引进浙江海亮集团、上海御润坊、广东茂林、宜春沐阳、江西正邦等35家企业,带动参与油茶产业开发的农民多达12.3万人。
  然而,江西省大多适宜种植油茶的林地仍分散在林农手中。林农各自为战,种植经营成本高、规模化程度低、偷盗问题严重,导致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下降。
  转机出现在2009年。
  在不断实践中,丰城、高安等地的农民摸索出了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户经营管理和收益的油茶种植方式。采用这种方法,林地流转难、林地分散开发难、分散经营成本高等问题迎刃而解,农民看到了效益,纷纷效仿起来。
  政府和林业部门对这一模式高度认可,开始大力推广。
  2012年,高安市相城镇规划种植油茶11640亩。全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一整地、购苗、栽种,购苗时镇政府、林业部门、村支书及村民小组代表一同到省林业厅指定的育苗基地购买,确保种苗安全。
  目前,相城镇发展高产油茶9000多亩,先期栽种的农户开始获益。
  相城镇善坊村村民邓荣榜是村中最早种植油茶的农户,他栽种的16亩油茶2014年产油310公斤,纯收入2万多元。“都说养儿防老,我说是种油茶防老,简直是绿色的定期存折。”邓荣榜说。
  相城镇党委书记习杰斌说:“我在乡镇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发现这么好的产业、这么好的方式让百姓获益。”
  2014年,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在宜春调研时,将这一模式总结为“四统一分”。阎钢军说,“四统一分”模式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解决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创新,是目前发展油茶产业最适合的模式之一。今年4月11日在丰城市召开的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要求将“四统一分”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实行千家万户、企业大户“两条腿”和新造、低改油茶林“两手抓”的发展模式,让油茶产业发展上规模、出成效。
   后劲足,精深加工做品牌
  江西省栽植油茶的面积不断扩大,进入盛产期后,会不会出现大面积滞销?“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阎钢军说,油茶发展不是加工能力和市场容量问题,而是原材料供应供应不足。
  丰城市林业局局长刘志清说:“全市油茶加工企业普遍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且生产规模还能继续扩大,产业发展后劲很足。”
  江西省天玉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鄢国权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公司油茶籽、鲜果、油茶饼等原料每年的收购量在1万吨左右,仅能满足1/3的产能。”
  产业发展后劲足的原因,在于不断提高的油茶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知名度。
  天玉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了茶油生产线,1吨茶籽可榨出30%毛茶油,通过精炼可得90%精茶油。公司的茶油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售价为散油售价的2倍。公司将生产茶油的副产品脂肪酸制作7种衍生产品,部分衍生产品出售给精细加工集团,还可加工为涂料和洗涤用品。
  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油茶壳等废弃物开展香菇、海鲜菇等食用菌培养,目前第一阶段试验已经取得成功,预计投产后每天可培育食用菌2万瓶。
  目前,江西拥有规模油茶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精炼茶油能力21.2万吨。其中,年加工茶油能力5000吨以上、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江西油茶”,成为江西林业产业发展的一张全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