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不只是看车---北京汽车博物 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侧记

07.01.2015  19:36
 

图为专家考核组正在参观北京汽车博物馆。 李伟娟 摄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沿着北京市南四环行驶,在科丰桥和花乡桥之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紧挨着南四环西路有一个造型独特的建筑物——流线的外形、金属的镶边,乍一看还有点像人类的眼睛,这就是北京汽车博物馆。         事实上,这栋建筑物真正的特点,需要从空中俯瞰才能真正领会。从高空俯瞰,北京汽车博物馆像一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且动感十足,象征着运动、技术和情感,从整个博览中心的范围来看,一条从博物馆开始从北向南,经过中央绿地及各个汽车品牌馆的奇妙展厅而到达未来试验室的汽车时空走廊是整体构思的灵魂,她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2014年12月25日,这个国内屈指可数的汽车主题博物馆在正式开馆3年之际,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听取试点单位建设情况汇报、审查相关创建资料、实地查看服务现场、抽查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经过一轮轮“考试”之后,专家组给出了97.6的高分,这意味着北京汽车博物馆的建设,自此驶入了标准化的快车道。         呼唤标准化         进入北京市汽车博物馆,参观者既可以选择从2层开始,逐层向上参观,也可以选择从顶层5层开始,逐级向下参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也有不同的惊喜。         5层展示的是汽车的发展历史和汽车社会的构建,这里既有世界顶尖品牌的代表车,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车,如越野车、跑车、SUV等,还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车,尤其是首都人民看了非常熟悉的面的、公交车。         4层则成为了汽车技术的大舞台,尤其是将一辆小汽车完全拆分,每一个零件清晰的漂浮在空中的景象,让人对汽车有了最为直观的认识。其他的3层、2层也各有特色,包括中国的汽车发展历史,都能在这里一叶知秋。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很多的体验区,无论是成人、孩子,汽车爱好者还是汽车发烧友,都能找到乐趣所在并学习到知识,比如你既可以体验F1赛车的“速度与激情”,也可以探寻汽车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北京汽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汽车类专题博物馆,是由中央倡导,北京市政府立项,丰台区政府承办的项目。自上而下依据历史、技术和未来的主线,设有创造馆、进步馆、未来馆和中国汽车工业经典藏品车展。自2011年开馆以来,实现连续3年100%运行开放,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达150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0多场。”说起北京汽车博物馆,该馆馆长杨蕊如数家珍。2012年,北京汽车博物馆成为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也正式开启了标准化创建工作。         2013年7月,博物馆的整体标准框架搭建完成,根据观众参观流线,形成业务流程图,完善了组织架构图,服务提供体系标准构建了包括参观服务、科教文化服务及餐饮服务、购物服务、会议服务五大体系29个标准。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在国家标准规定的9大类标准之外,结合博物馆自身工作,增加了交通管理标准、工程管理标准、重大专项项目管理标准、公共关系和资源管理标准、藏品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7类标准,编制标准121个。服务通用基础体系标准包括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6个标准。岗位工作手册编制263个。         “标准化工作使汽博馆由‘有问题找领导’,变为‘有问题找标准’,标准覆盖率达到100%,实施率达到95%,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目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升。”杨蕊说。         深度参与成特色         “不只是看车”,这是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看到的博物馆宣传口号。作为一个定位于展览馆、博物馆及科技馆三馆合一的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的业务除了展示汽车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外,还要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汽车社会文明建设出力。         另外,北京汽车博物馆还是中国汽车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汽车文化推广基地,将来还可以建设成为质量教育基地,青少年是参观的主力人群之一,如何在孩子们心中从小种下汽车和质量的“种子”,标准化无疑是助力其提升自我的最好引擎。         “我们把运营管理与服务中的每个环节,通过标准进行规范,量体裁衣、精心打造汽博特色的标准体系,力求做到全员参与标准、全员意识标准、全员执行标准,做到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杨蕊表示,标准化实施以来,博物馆整体服务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观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深度还不均衡、部分标准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完善等不足,下一步将以通过验收为契机,在全面宣贯实施整体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可推广的标准,争取申报行标、国标,对博物馆行业的标准化创建工作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         离开时,记者站在南四环上再次审视了这个地标性建筑,对“眼睛”的造型和借助汽车的设计灵感又多了几分认同。或许在不久之后,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对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会有更多的认同。《中国质量报》 媒体链接: 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er/99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