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
发布《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清华新闻网10月17日电 (记者 刘蔚如 )10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式在主楼后厅举行。校长陈吉宁在闭幕式上讲话。校党委书记陈旭,副书记史宗恺、邓卫,副校长姜胜耀、吉俊民出席闭幕式。副校长袁驷作工作总结。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杨斌主持会议。会议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图为校长陈吉宁讲话。 石加东 摄
陈吉宁在会上作了题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讲话。他指出,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启动时,学校确定了“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的主题,希望进一步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和学校综合改革先行先试,这次研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预定的内容。
陈吉宁指出,当今时代,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深刻转型,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教育技术快速发展,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有远见、有担当、有视野,能够适应并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潮流,能够走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能够满足社会转型和国家发展的长远需要。同时,我们面临着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定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在社会深刻转型的形势下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如何在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方面有所突破,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等一系列挑战。
陈吉宁强调,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对我们要培养什么人,达成了广泛共识,那就是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对于怎样培养人,也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案,制定了《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实这次会议的成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变理念、换焦点、转方式、多样化”。要转变育人理念,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要变换工作焦点,推动教育教学主体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要转变教育方式,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促进通专融合;要丰富培养方向和评价标准,提升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自主性、自信心和开放性。这些改革举措概括起来就是:三位一体,以学为主,通专融合,多样成长。
陈吉宁强调,讨论会的闭幕并不是结束,而是改革的起步。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要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将讨论会的丰硕成果付诸实施,将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图为副校长袁驷作工作总结。 石加东 摄
袁驷作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工作总结。他指出,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从2013年9月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多,围绕“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术志趣,提高培养质量”的大会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议找准了问题、落实了行动、取得了成效,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化工系主任赵劲松发言。 石加东 摄
图为电子系校友、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发言。 石加东 摄
闭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付志勇围绕“基于创客实践探索大学创新教育变革”的主题,讲述了创客在清华大学的发展,提出要推动人人参与的创客实践模式与学校“三创”教育相结合,致力于“让学生成为梦想的实现家”。法学院副教授赵晓力围绕“新雅书院大一新生通识课设置初探”的主题,以自己开设的《法律与文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大学通识课程如何与中学课程相衔接,以及如何为后续的通识课程做准备的问题。化工系主任赵劲松围绕“以ABET认证为抓手,大力推进本科教育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主题,讲述了化工系通过参加ABET认证,吸收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推进本科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长效机制所取得的成效和体会。电子系校友、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围绕“对学生创业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提出了未来的教育应该强调领导力和创新力的培养,而这两者相结合的切入点就是企业家精神,需要打破学校与工业界的隔阂,利用工业界的资源推动学校建设。
图为大会现场。 石加东 摄
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教学督导组成员,各院系、部处负责人,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系统的负责人,精品课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和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近500人参加闭幕式。
编辑:欣研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