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干旱地区森林多功能经营应基于水分承载力

17.09.2015  08:59
   中国林业网9月17日讯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水文首席专家王彦辉研究员指出,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就必须推进多功能林业。但针对干旱缺水地区,必须考虑林水关系,必须考虑水分承载力,增加相关决策层。这是王彦辉带领其研究团队,依托宁夏六盘山森林生态站开展多年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由此,他们还开发出了“区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计算系统”并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制订了宁夏地方标准《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技术规程》,已在多地推广。
  王彦辉解释说,在干旱缺水地区,除干旱影响树木成活和生长外,还有造林降低产流、导致土壤干化等问题,从而降低树木抗旱稳定性,影响当地及下游用水安全。他说,依据水分承载力低密度造林,比传统高密度可节约成本34%~50%;以合理密度经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产流能力比过密林分提高25%;培育优质大径材还可增加营林收入,抵抗风雪灾害,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森林整体价值优化。
  旱区多功能林业需要合理确定森林的数量、分布和质量,基于水分承载力要进行多层决策,即:1、在确定区域(大流域)的合理森林覆盖率时,除考虑可用土地面积外,还要考虑森林降水量的限制及流域产流要求。2、在确定森林在流域(小流域)内的合理布局时,除考虑水土灾害、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限制和林业用地空间分布外,还要考虑不同立地产流差别及其造林响应。3、在不同立地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树种时,除考虑立地质量、苗木供给、树种抗旱性等内容外,还要考虑具体的立地水分承载力、植被耗水差别和水分利用策略,选择稳定性强、价值高、多功能、节水好的植被类型和树种。4、在林分结构设计与调控上,除考虑树木空间竞争、培育优质木材等外,还要考虑水分条件和产流要求的限制,确定对应植被叶面积指数,构建近自然结构林分,依据现有林分与理想结构的差别提出面向功能的经营措施,如密度调控、树种替换、促进更新等。以上这些,可分别借助于森林水文经验关系或流域模型情景、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多情景、实地研究结果和水量平衡模拟结果比较来实现。
  王彦辉研究团队取得了一些先进成果和案例:使用“区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计算系统”,确定了泾河流域不同年径流要求下的森林覆盖率及空间分布和质量指标;提出了简洁实用的山地水源林通用理想结构,即林地覆盖度在0.7以上以有效控制侵蚀,林冠郁闭度在0.7左右(0.6-0.8)以维持天然更新并抑制林下灌草生长,林木高径比在0.7以下(最多不超过0.9)以减免风雪危害;此外还要吸纳近自然林业经验,追求多树种、多世代、多层次的稳定高效结构,充分考虑森林多功能需要和流域产水刚性需求,尽可能选用节水树种。
  对于怎样开展林分多功能管理,他们提出了5步决策法:1、立地质量调查与分类;2、从满足人类需求和森林稳定的角度,在存在竞争的森林功能间进行权衡,给出不同立地的主要功能及优先排序;3、现有林分结构特征调查;4、现有林分结构与功能诊断;5、确定并开展面向结构/功能的经营。
  王彦辉说,对不宜造林的劣质立地,不必非要造林或维持不健康森林;对宜林肥沃立地,应在控制侵蚀、较高产水条件下努力生产优质大径材;对尚未形成优良树干的幼林(疏林)不必着急间伐或疏伐,而是要维持郁闭以培育树干良好的目标树,当目标树树干质量达到要求,则与理想林分结构对比以发现不足。他说,耗水少和有一定覆盖度的灌草对控制侵蚀和多产水有益。(中国林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