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父母之爱 行校长之责——校长柯炳生在学生最喜爱的大学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很高兴获得这个奖。我获得过不少奖,而这个奖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我以校长身份获得的第一个奖,也是唯一的有情感重量的奖。感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青年报社举办这次活动。向所有支持我的学生、校友和其他的人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其实,我觉得这个奖不仅是给我个人的,更是给整个学校的。校长常常被作为学校的符号。学生们对学校工作满意,就归功于校长。而其实是很多人在默默工作,并不那么显山露水,尤其是大学书记。我很幸运地合作过的两位书记,都是幕后英雄。
大学校长作为一个职业,地位崇高而责任重大。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有好几双殷切的眼睛。如何让那些青涩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年轻人,通过四年的校园生活,眼神变得更加澄明、更加坚定、更加充满灵气和阳光,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大学校长或者说大学需要做的事很多,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爱。世界上大爱之最,莫过于父母之爱。就亲情关系来说,大学校长无法与父母并论;但就帮助成长而言,大学校长应该胜过父母。
大学校长对学生的态度,我认为应是“关爱而不溺爱,包容而不纵容,引导而不误导”。这些话,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不易。因为,其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晰。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和学校的经验,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倾听。对学生,校长要有父母之爱,但不可以有家长作风。好的父母,一定有愿意倾听的态度和善于倾听的能力。从倾听中,可以了解情况,增进理解,也能增进感情,最终是解决问题,让孩子或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倾听,就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包括倾听投诉,倾听要求,倾听建议,倾听困难,倾听困惑……等等。校长倾听学生的渠道有很多,包括传统的方式和手机时代的方式。倾听的关键,在于不光入耳,更要入心。入心的标志,是要有实在的回应。我校最具特色的,可能是两件事。一是学生提案制度。我们强调,学生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重要的事。书记和校长亲自开会督办。学生的提案水平越来越高,学校的办理工作也越来越好,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是校长信箱制度。这是一个校园网上的公开的沟通服务大平台。通过这个大平台,真正实现了“每天都是见面会,每天都是座谈会,人人都能参加,时时都可发言”。说一个小例子:几年前就是因为校长信箱中的一封学生来信,引发学校对午休时间做了重要调整。
第二,帮助。学生需要的帮助很多,包括学业、心理和生活条件等等。学业方面,我校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广受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的,是本科生的自由转专业政策。很多学生高考报志愿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入校后才发现,并不喜欢当初的选择。我校从2011年开始,每半年一次,学生可以申请转换专业,离开不喜欢的专业,转到一个最喜欢或者比较喜欢的专业去。转出的学院不得限制,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也不受学习成绩限制。事实上,越是挂科的学生,越是鼓励其转换专业。这是因为,有挂科,很可能就是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对学生的最大的爱护和最重要的帮助。然后,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措施。不断改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也很重要。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屡获教育部好评,学校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校园建设、校园一卡通、教室和学生宿舍安装空调等方面,做得较早较好。我校以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使命,而我们学生自己的吃饭问题,也解决得不错--毕业生们最怀念母校的地方之一,就是食堂。
第三,引导。年轻人很需要引导。我刚上任校长不久,就做了件事,招来了学生们在BBS上的一片骂声。事,是应该做的事;但是,方法简单了些,引导工作做得不够。这就是把学生宿舍的熄灯时间,从12点提前到了11点。这件事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引导的重要。处于成长期中的大学生,经常会有些大大小小的困惑。例如,很多学生干部,都会有这样的苦闷:他们组织活动,为同学服务,受了很多苦累,做出了很多牺牲,但是到头来却往往得不到多少表扬,反而是受到批评的时候多。我自己当年读大学当班长,也是如此遭遇:活动前接受七嘴八舌的建议,活动后接受七嘴八舌的批评。其实,任劳任怨,是领导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同任劳比较,任怨更不容易。这是因为,你做得很好的9件事,大家心里都认可,但往往都不说;而你做得不怎么好的1件事,却一定会有人表示不满。你越优秀,别人越懒得夸奖你,越容易用更高标准来挑剔你。我在一个学生会议上说了这个体会后,很多同学都觉得豁然开朗,心情好了很多。外部环境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也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情绪波动。例如,去年发生的“播种系”事件,起源于两位名人对我校设有传播系,做了点小小的调侃,本来也算不上什么,但却让很多学生感觉很受伤。我不能漠视广大学生的情绪,但也不能像一些学生希望的那样去严词声讨。不久后,适逢学校的学代会召开,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大讲了一通“包容”精神。学生们听了之后,不仅疏解了闷气,更升华了境界。
第四,激励。通达的父母,都知道要对成长中的孩子进行鼓励和激励。大学生也非常需要激励。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大学要培养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培养远大志向。我有一个明显感觉:我校学生的自信心,从新生开始,明显地逐级增强,而到了毕业时,就是自信满满了。与学生们的交流越多,这样的感受就越强烈。我们是用学校的自信,用老师们的自信,来感染熏陶学生们,塑造和提升学生们的自信。这种自信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可能不亚于专业课的学习。因为,有了自信,就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是,你的努力,可以做出一些改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会激励学生们更加努力。这些自信,当然不是产生于盲目,而是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国内外影响不断快速提升的结果,也是学生们对这些有更多认知的结果,更是让学生们发掘和发现自己潜能的结果。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能够当几年大学校长,是一生的幸运。看到四年一个周期的莘莘学子们,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离开校园,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毕业生的留言中,有一句让我过目不忘:如果再一次选择,依然是农大!我想,当校长的动力和快乐,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