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交通精神校训文化栏目发表我校校长宁滨署名文章:《北京交大:知行》
30.07.2016 04:33
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7月29日,中国交通报交通精神校训文化栏目发表我校校长宁滨署名文章:《北京交大:知行》全文如下:北京交大:知行 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非常简洁,却凝聚了北京交通大学百年来的办学理念,也蕴含着对一代代北京交大人为学为人的要求和期许。 古往今来,“知行”都是不断被追问、被研究的哲学命题,它强调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早在《尚书》中就可见“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南宋朱熹提出“知为先,行为重”,明代王阳明也提出过“知行”学说。 北京交大校训“知行”的诞生,与学校特殊的建校背景有关,也与特色鲜明的工科背景有关。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北京交大的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铁路管理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上个世纪初,经过轰轰烈烈的收回“路权”运动的洗礼,培养铁路管理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满怀对中华复兴的殷殷期盼,时任邮传部司员的曾鲲化连夜上书《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呼吁设立专门学校培养铁路管理人才。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应运而生。 在时局动荡的旧时代,学校历经三落三起,饱受重创;在艰苦的抗战年代,学校四次迁徙,然而学校师生始终同心同德,坚持办学,严谨治学,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校赞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中,大秦重载列车、世界屋脊青藏铁路、六次铁路大提速、高铁建设、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中,无不活跃着北交大人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北京交大人的智慧和血汗。 对于“知行”校训的理解,早在1921年的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叶恭绰曾这样阐述:一是学术独立,不受外力支配;二是学以致用,贵在贡献;三是学术愈精,应用愈广,主张研求学术既要有独立境界,又贵在致用,要为人类和社会谋幸福。 百年来,“知行”校训已成为一份独特的文化基因,在代代北京交大师生的血脉中传递。我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我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校友,用他们的人生诠释着什么是“知行合一,勇于担当”。 回首北京交大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练、世事沉浮,不难看到“知行”校训的一以贯之,更不难品咂出“知行”校训的深意。那就是“知”要“知民族大义、知国家所需”,“行”要“行远自迩”,既脚踏实地,又坚定不移。要知行合一。 大学教育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启迪年轻人,使他们能够广纳新知、思维活跃,同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但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大视野和大格局。要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需求和民族大义相结合。对于北京交大人而言,“知行统一”在过去的表达是“读书不忘忧国,肩负振兴中华铁路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具有爱路报国的情怀”;在今天,就是“感恩社会,服务他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当然,比学会“知”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行”。每个人年轻时都可能有最崇高、最远大的抱负,但真正使这些抱负实现的人却是少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于困境中坚守信念,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突破。纵观取得成就的个人和团队,无一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终至梦想成真。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坚守一种学术独立的境界,这是“知行”校训体现于为学与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天弘扬和践行“知行”校训最根本的目标。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应始终关注国家的发展,以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为己任,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北京交大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伴随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理由相信,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奋斗中,秉承“知行”校训的全体北京交大师生和海内外十余万校友们,将为这种前所未有的机遇奉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ZH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本文来源: 交通大学
30.07.2016 04:33
直击现场!你好,新同学,北中医欢迎你!
蝉鸣渐远,初秋已至
风华正茂,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