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业故事]李永清:我为什么回到大兴安岭

20.04.2018  08:35
过去我们把森林看做是金蛋,如今我们把森林看做是会生金蛋的鸡
李永清:我为什么回到大兴安岭






制图:张芳曼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
  今年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二十年。本版即日起刊登特别策划“美丽中国·天保20年”,记者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黑龙江伊春、山西岚县和四川攀枝花,通过讲述林区人的故事,展现天保工程20年给林区生态状况、林区人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转变,对林区新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编 者 
  
  选 择
  大学毕业后回到林区

  今年27岁的李永清(上图,资料图片)是听着林区的油锯声长大的,他是家里第四代在林区工作的人。
  “油锯一响,黄金万两”,李永清说,打小就常听父辈们说这句话,那时,林区人的生活主题就是扛起油锯为国家输送木材。
  李永清的外祖父孙朝省今年已经74岁了,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的退休职工。1956年,孙朝省的父亲孙殿聚从山东老家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随后,孙朝省也从老家来到内蒙古,成为上央格气林场108小工队的一名林业工人。多年以后,孙朝省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伐木的情景:“大的小的几百年的树,站着咣一下就撂倒了”。
  经历30多年的过量采伐,这块绿色宝地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孙朝省退休一年之后,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区由以往的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013年,李永清从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毕业,拿到内蒙古大学新闻学和法学双学位。毕业时,一家知名公司给了他区域经理的职位,还有一家北京的企业也可以选择,但他都放弃了,选择回到林区——自己的曾外祖父、外祖父、父母、舅舅奉献了青春岁月的地方。
  第二年,他考入林业局,被分配到最基层的根河林业局下央格气林场担任护林员。
  “我为什么回到大兴安岭?”李永清说,林区生态环境好,现在收入不错,我一个月收入近4000元。而且林区缺人才,尤其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回来以后挺受重视的,只要好好干,发展空间挺大。
  待他进入林业系统,林业局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转变。2015年3月31日,随着根河林业局最后一棵被砍伐的松树轰然倒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伐。
  转 型
  变伐木为造林、抚育、保护

  “我们伐木可不是为了生产,而是进行抚育伐,是为了让这片林子生长得更好。”李永清说,比起老一辈伐木,现在造林、抚育、保护,一点也不轻松,责任甚至比以前更重了。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林区的持续发展带来动力。但林区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林区逐步停伐的过程中,李永清一家有过不小的担忧。李永清记得,2014年,当上209工队队长已两年的舅舅孙德勇没有活干了,主动申请转到森林管护站当一名普通的护林员,“那些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采伐任务一年比一年少,随之而来的是收入越来越低”。
  令人意外的是,后来不伐木了,家人的收入却比过去提高了不少,而且逐年增加。
  据介绍,从天保工程试点开始,林区经济危困开始缓解。2017年,国家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入的天保工程资金达到近50亿元。
  对这些,李永清有着切切实实的感受:现在外祖父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舅舅的工资从停伐初期的2000多元涨到了目前的3000多元。
  出 路
  原来森林还可以这样“变现”

  正是天保工程给林区带来的希望,让已经“飞出去”的李永清有了选择回来的勇气。这几年,李永清接触到的新现象越来越多,他的眼前豁然开朗,看到了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根河林业局每年都会开展“中国冷极节”等大型旅游活动,推荐林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有件事情对李永清触动很深:去年春节期间,来自海南的3个家庭来根河“找冻”,大人与孩子一起在雪场上撒着欢,一边游玩一边还不忘在朋友圈晒游玩经历。自己原本习以为常的景色,在游客看来居然这么有吸引力!
  李永清清楚地记得几个时间节点。2015年3月3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举行了全面停伐仪式;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工资改称为服务费、森林管护责任书改为内部购买服务合同书、管护员职责由9项增至18项……”李永清告诉记者,根据内部购买服务合同,有奖有罚,合同条款明确,管护成果和职工利益挂钩。
  今年1月,一条新闻引起了李永清的注意: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绰尔林业局在完成首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后,再次出售了金额为80万元的碳汇权益,一个月内碳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这让他眼前一亮:原来森林还可以这样“变现”,这是一条将森林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森林碳汇,指的是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在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有6个林业局被列为碳汇试点单位,我们根河林业局正在其中。新生长的林木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李永清兴奋地说。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主体生态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9.49亿立方米。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森林平均吸收约1.83吨二氧化碳计算,林区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7.4亿吨。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韩锡波说,一方面,林区碳汇产业的探索,是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任务、增强林区增汇减排功能、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林业碳汇是国家碳减排体系和跨区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政策引导性产业。
  李永清说,他想继续学习关于碳汇的有关知识,比如怎么将林业碳汇与碳抵消、碳普惠、碳金融、低碳旅游等紧密结合,真正将“碳库”变为“钱库”,“过去我们把森林看做是金蛋,如今我们把森林看做是会生金蛋的鸡。保护好这片山林,一定能收获一座座金山银山。”(记者 吴勇)

 

活了林地 热了林业 富了务林人
活了林地 热了林业 富了务林人 ——林区林下产业发林业网
安徽:林长治林,森林“长治”
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富一方百姓。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