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起为北京添点绿

20.02.2017  10:03
破解生态建设投入难题,激发社会投资参与热情
来,一起为北京添点绿

  生活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中,满眼望去都是绿色,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过去,各地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生态建设,但在当前经济和财政收支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破解融资难题,北京市有哪些新的尝试?如何才能真正调动起社会参与热情?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公私合营解困局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企业通过出售苗木获得回报
  走进北京金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规模化苗圃,蜿蜒的小路,搭配穿插其中的造型松、假山,别有韵味。公司负责人芮学红介绍说,苗圃前期建设,公司投了8000万元,种有银杏、白皮松等10多万株、近30个品种的苗木。
  “干绿化我们是内行,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土地流转,找不到地方。现在好了!”芮学红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绿化建设的政策,比如要求区级政府协助解决苗圃建设用地、市级财政对投资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补助等。
  “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局面,有效解决了绿化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北京市种苗站副站长姜英淑介绍说,3年来,北京市的规模化苗圃项目吸引了社会资金60余亿元,截至去年底,建设面积已达到11.6万亩。
  “过去,北京市在实施绿化项目时往往是政府通过招投标程序让企业实施绿化项目,验收合格后政府付完钱,双方便‘一拍两散’。”姜英淑表示,在PPP模式下,政府不再出资建设,而是由园林企业和投资方来建设,建完之后让他们通过出售苗木来获得回报,直到合同期满为止。“按照协议,经营期满后,这些苗圃每亩不得少于30株胸径8公分以上的乔木,品种不少于5个。”
  据介绍,2016年底这11.6万亩苗圃全部建成以后,北京市新增乔木300余万株,进一步增加了绿化总量和生态景观,还吸纳当地农民绿岗就业近万人。
   政府基金来帮忙
  预计政府以10亿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66.07亿元
  “政府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是北京市解决绿化建设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2015年11月,“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基金由政府出资10亿元,募集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10亿元;其中政府资金按5年分期到位,具体金额按果园建设进度要求和成本变化追加调整。2016年4月,该果树产业发展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正式投入运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施海介绍说,果树产业不仅促进农民增收,更是改善环境的绿色生态产业。
  目前,北京市果树面积达204万亩,占全市林木面积的18.6%,为全市贡献了8.1%的林木覆盖率。然而,同其他绿色产业一样,果树产业也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2016年是项目投资的第四年,每亩产量也就两三千斤,要达到盛果期1万至1.5万斤的产量,估计还得三年。”在通州区投资梨园的“梨享庄园”总经理赵一杨介绍说,这1200亩梨园已经投入了4000多万元,后期的持续投入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幸运的是,“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基金”向他伸出了援手。按照相关规定,以每亩22000元的投资标准政府出资40%,赵一杨的1200亩梨园可以得到大约1000万元的基金支持。截至2016年11月22日,其中615万资金已经到位,剩余补贴将根据项目的资金需求分期到位,大大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政府基金引导下,目前,全市已完成新建高效现代果园4.25万亩,更新改造果园6.4万亩,带动社会投资10亿元。预计通过基金的引导带动,政府以10亿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66.07亿元,共同参与北京市高效节水果园和改造低效果园建设任务。
   海绵城市共建设
  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改善了简政放权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016年汛期,多个城市进入看海模式,而北京相对而言受洪涝影响较轻,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得益于“海绵城市”建设。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认为,对待城市雨洪,正确而经济的做法就是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利用绿地滞留和净化雨水,回补地下水。
  据悉,自2006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就不断加大公共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在园博园、颐和园等多个公园均已建成雨水收集系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说,今后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已经明确由当地政府和合作企业在房山和通州区各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湿地公园,全部由企业进行项目投融资,政府以特许经营权等方式使企业获得一定回报,经营期满后,社会资本将湿地公园无偿交还政府。
  2015年10月,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与房山区签约,双方合作建设琉璃河湿地公园项目,项目总投资21.75亿元。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可以更好地解决简政放权之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房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者,更有利于保证质量。(记者 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