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胡同整修展梨园韵味

27.10.2014  10:38

  古色古香的楼坊、冰盘檐和彩绘,随处可见的京剧脸谱墙体浮雕……西城区安徽会馆周边12条胡同刚刚整修完毕,变身为12条充满梨园味道的京味胡同。昨天,西城区第十二届“椿树杯”京剧票友大赛决赛在沉寂百年的安徽会馆举办,笔者获悉,作为京剧发祥地之一,安徽会馆及周边胡同将打造成国粹京剧文化展示、体验、传承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地,带动地区旅游的发展。

  梨园名家曾经住过的胡同

  走进椿树街道安徽会馆周边的胡同里,处处可见京剧元素,名角人物介绍、脸谱墙体浮雕……18世纪末,徽班进京,京剧艺术日渐兴盛,椿树地区因与前门外很多戏园相邻,为演出方便,不少梨园名家便在此安顿下来,“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金霸王”金少山,“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名旦张曼君、张曼玲姐妹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椿树这块土地因此与梨园文化牵手走到了今天,虽然曾经的大杂院已失去往日的繁华,但岁月并未带走椿树地区居民对梨园文化的爱护。

  今年,12条胡同启动了修缮改造,配有小雕花的井盖,古色古香的楼坊、宫灯照明景观……街道办事处特别聘请了专业古建修缮队伍,将居民房屋修缮成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复古建筑。

  “我们这条胡同这一改造,不光是漂亮了,而且我们老百姓住着舒服了。”家住后孙公园胡同的于大姐一边浇着花,一边指给笔者看,配电箱穿上了“新衣裳”,马路旁统一配上的晾衣架,树木旁造型美观的休闲座椅,真正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

  “南柳巷、西南园、琉璃巷……这些胡同紧邻安徽会馆,都是游客途经的路线,”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些胡同整修中,着重凸显老北京胡同韵味,延续京味梨园文化。

  安徽会馆带动梨园文化旅游

  始建于清代中后期的安徽会馆曾被称为“京师第一会馆”,安徽会馆是北京会馆中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而且这里也是京剧发祥地的唯一文物见证。会馆内的大戏楼,是北京现存的四座民间戏楼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今年上半年,安徽会馆大戏楼宣布重张开放,并接受团体预约参观,不对外售票。

  会馆所在地西城区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会馆的定位是公益性,今后也不会改变定位,目前会馆的使用主要是街道举办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昨天,连续举办十二届的“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决赛移师安徽会馆,参赛者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唱起戏来却一点不含糊。“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有了越来越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为椿树街道打造梨园文化旅游创造了条件。”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西城区要把安徽会馆及周边胡同打造成国粹京剧文化展示、体验、传承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地,并依托“椿树杯”社区京剧票友大赛的品牌效应,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带动地区旅游的发展。(来源:北京日报 通讯员:刘辰)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