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农:工运潮头擎帅旗【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20.04.2018  17:51
原标题:

  李慰农像 新华社发

  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团岛东侧海岸的一片高地上,静静矗立着李慰农烈士的雕像。他的神态坚毅而安详,好像在深情守望着这座他热爱的城市,守望着栈桥上漫步的游人、沙滩上嬉戏的孩子,还有胶州湾那穿梭不息的轮船。

  1925年7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李慰农就在这片海滩上英勇就义。如今,就义原址已建成李慰农纪念公园。记者采访时正逢清明假期,许多学校的学生、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青岛市民都来到纪念公园,在烈士雕像前行礼献花,缅怀这位最早在青岛牺牲的共产党人。

  “李慰农公园是青岛市一处重要的红色党建教育基地。2017年,共有5000余人次在此参加了学习青岛党史、重温入党誓词等学习教育活动。李慰农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不仅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也激励了年青一代继承先烈精神,树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义对记者说。

  李慰农1895年生于安徽省巢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入塾开蒙时,先生给他起名“尔珍”。目睹了中国农村的落后和农民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少年李慰农产生了“农业救国”的思想,他报考了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并改名“慰农”。

  1915年,李慰农毕业留校,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追求真理,李慰农于1919年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紧张劳动之余,他努力补习外语,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

  1921年春,赵世炎、周恩来等在法国组织了共产主义小组,第二年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时,邓小平、李慰农等住在一起,被编为一组,李慰农任组长并被指定为蒙达尼方面的负责人。1923年,李慰农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选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

  “李慰农刻苦学习、钻研马列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对中国农民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草晖介绍说,“李慰农认为农民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之一,组织农民要从组织农会和教育农民入手;‘工会农会联成一气,如此则革命根基方建筑得稳固’。他的见解引起了旅欧同志们的注意,大家送给他‘农民博士’的绰号。”

  1925年年初,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派往青岛工作。他深入到产业工人中间,建立党支部,发展工会组织,开办工人夜校。4月29日,李慰农接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领导了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五卅惨案”发生后,李慰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动全市各界民众组成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势力的斗争方针。在李慰农的组织领导下,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

  7月26日晚,李慰农在小鲍岛开会,突然得知军警正在四方一带搜捕自己。本来他可以安全脱身,但想到宿舍里还有党的秘密文件,便毅然赶回住处,刚烧毁文件,军警就破门而入。在狱中,敌人要李慰农供出“同党”,李慰农笑着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敌人把李慰农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地哼唱起了《国际歌》。3天后,李慰农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年仅30岁。

  “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送行舟。问谁敢击中流楫,舍却吾侪孰与俦!”少年时期的这首诗作,成为李慰农英勇豪迈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