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著名“臭河”将变滨水公园
原标题:清淤治污,还清水体,凉水河沿岸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 本市著名“臭河”要变滨水公园了
本市著名的“臭河”凉水河要变滨水公园了。近日从市水务局了解到,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南三环上游的20公里河道已基本还清。以洋桥段为示范,河岸两侧还增加了绿化和休闲设施,曾让周围居民皱眉、掩鼻的沿河路,现在成了遛弯、休闲的好去处。
未来2到3年,全长68公里的凉水河将全面还清,同时提升绿化变景观绿廊,服务沿线的450万居民。
“过去,这河是真臭,打这儿过都得快步走。”在位于南三环的凉水河洋桥段,西罗园南里小区居民范武程表示,因为水质差、淤泥多,这儿的河道过去常年散发臭味儿,“夏天更厉害,近处住户都不敢开窗。”
2013年,凉水河启动环境综合治理,范武程明显感觉到了变化,“闻不到臭味儿了,两边还栽上了树。”
从他所站立的南三环桥上俯看凉水河,眼前是一片清浅的水面,来自上游的涓涓细流不断汇入,闪耀着粼粼波光。河道两侧,是青灰色的步道和参差的树木,不时可见散步的居民。
“这是综合整治后的效果。”凉水河管理处副主任迈德顺介绍,本市启动了凉水河治理工程一期,从源头人民渠到南三环洋桥的上游段20公里,全面清淤,排污口全部得到整治,水质已基本还清。
在治污的基础上,市水务局在凉水河洋桥上下游770米范围内进行了绿化美化示范工程。原先已硬化的河坡坡面缺少绿植,远看白花花一片。现在通过在坡面上覆盖种植毯、增加种植土,铺上了草坪,栽上了花灌木。过去是泥质的河岸,现在用生态连锁砖层层垒砌,在河道两侧分别筑起一道护堤。生态砖的凹槽中还栽上了耐水湿的柳树,同时起到了护岸和增加景观的效果。
从2014年4月份到10月份,示范段共栽下乔灌木800余株,花卉3200余株;种植地被1.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1100平方米。同时,沿河还增加了健康步道、亲水平台、花架凉亭等休闲设施。
饶有趣味的是,南三环桥下,还有一处叫“汀步”的亲水设施。数十块长方形的混凝土石墩呈S形散落在河面上,游人可以踩着石墩从河的这头到那头,颇有点儿踩着石头过山间溪流的感觉。
“未来,整个凉水河都将呈现这样的生态景观。”迈德顺说,凉水河过去只有单一的防洪排水功能,通过治理,将向防洪、景观、生态综合功能转变,营造人、水、绿共享的河道空间。
一期治理,在治污、清淤的同时,市水务部门还在凉水河上新建了6处除臭工程,分别位于北京西站暗涵出口、水衙沟暗涵出口、工程兵桥、岳家楼桥、甘石桥和马连道南桥,通过工程措施降低废气中的臭气浓度。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生物净化技术,99%的臭气得到净化。
对于未及治理的凉水河下游,本市启动了临时应急治理工程。该工程主要治理凉水河南四环至南五环四个排污口的污水,包括凉水河旧宫桥上游300米排污口、凉水河旧宫桥下游左、右岸排污口和凉水河珊瑚桥下游1800米左岸排污口。该临时治污工程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4年3月正式运行,最大日处理能力达4.5万立方米。自运行以来,共处理污水900万立方米,消减COD污染物排放量约500吨,处理站净化出的水清澈、无臭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河道的作用。
整个凉水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将在今后2到3年内完成。以凉水河为示范,本市还将启动一批河流的生态治污工程。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南水已进京,但北京仍面临缺水的困境。本市各大河湖水系,依然需要挖掘自身潜力,截污治污,让水体还清,以减少地表水往河道里补水的水量,节约用水。(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