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4%
污水处理率由83%提升到94%,劣Ⅴ类水体比例由52%降低到20%……本月,北京第二个污水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收官。市发改委昨天披露,通过连续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水环境品质大幅提升,665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污水管网总长超过12000公里,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4%。
自2013年以来,本市先后实施了两个污水治理行动计划,时间节点分别为2013年至2016年、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通过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全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新建再生水厂共计60座,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012年底的283万立方米/日大幅提升至2016年的672万立方米/日,增长70%,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
2015年底,本市对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进行了全面排查,共确定了141条段、665公里黑臭水体。2016年,本市在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中将治理141条段黑臭水体列为重点任务,要求在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
河道水环境,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河道还清离不开源头治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81公里的建设任务,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的污水处理问题。截至目前,这141条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共新建改造污水管网近2000公里,到2018年底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4%。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通过两个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共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3500公里,目前全市污水管网已超过12000公里。在中心城区,本市建成了槐房、高安屯、小红门等5座污泥处理厂,每个郊区新城各新建一座集中污泥处置厂。从治理效果看,本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能力不断增强,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
全市地表水水质也有较大提升,水质优良的断面达到56%以上,劣Ⅴ类的地表水断面降低至20%。以萧太后河为例,市政府投资支持朝阳区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工程治理河道12.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000亩、湿地1000亩,新建公园3座、绿道24公里。同步实施河道疏浚和防护,并新建水体循环系统,打造了一条平均宽度达280米的连通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的水系湿地生态廊道。这条生态廊道,可年增生态水源200万立方米,两岸约8万居民从中受益。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本市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一方面,优化审批流程,把企业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等水环境项目全部下放到区发展改革委,推动审批工作“重心下移”。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建设和投资情况的调度,严格落实责任,确定每项工程的进度和时点,定期调度,解决项目推进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杰)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