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树名木:左公柳

20.05.2016  08:57

      1868年至1874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带领清军出关西北,在修筑的西安至新疆阿克苏官道时,为加固路基,下令沿途军民在路道路两侧栽植了大量柳树。平叛凯旋时,所栽杨柳大部分成活,这些柳树不仅为当地阻挡了风沙,固守了水土,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也给当地的穷苦老百姓提供了取暖烧饭的薪材,当地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左公柳。后人为左公赋诗一首:“大将西征尚未还,湘江儿女满天山,手栽杨柳三千里,春风已度玉门关。”据说左公对新栽的柳树管护非常严格,有“砍树砍头”的说法,所以成活保存的多。左公柳夹道而植,“绿荫蔽天”、“连绵不断”,官商文人多有记述。左公柳主要分布在西兰公路(即312国道)沿线,数量巨多。1935年印行的《重修隆德县志》,对“左公柳”作了如下记载:“由隆德城东行经十里铺……入静宁界,合计东西全长九十里,此系官道,坦途两边齐栽白杨绿柳,春夏青青,左公遗爱也。车辚马啸,络绎不绝。”等等。据当年有关统计,隆德县内有左公柳5203株,沿线其它市县均有大量左公柳存活,进入五六十年代,隆德县内左公柳数量开始逐年下降,后由于312国道的改扩建、县城建设以及一些居民偷砍薪材、端午节折柳荫等,大量的左公柳遭受破坏而消失。目前,左公柳在隆德县城南环路一带尚存23株,树体高度在20米左右,胸径80-130厘米不等,树干如飞龙盘柱、突兀嶙峋,树冠直径达10多米。
      随着生态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左公柳越来越受人们关注。2000年以来,隆德县委政府采取加强宣传、挂保护牌、设保护栏、清理左公柳周围垃圾、清理树体上乱搭电线和干枝枯物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左公柳的保护。并于2006颁布实施了《隆德县县城公共绿地管理办法》。由于当地有端午节折柳荫的习俗,县委政府也会在端午节前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紧密组织,严防群众大量折柳荫破坏树木的行为。2010年,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在县城南环路一带生长相对集中的左公柳,隆德县政府开工建设了古柳公园项目,建成了集观赏和保护左公柳于一体的纪念性公园。
      为了能让左公柳更加长久、更加旺盛地生长在人们身边。隆德县林业部门采取了多种复壮和延缓老化的方法措施,树干周围5米外拆除永久性建筑,即使人行道也要修建在树干2米以外,防止树干受到任何碰损。树下种植三叶草等植被以蓄水保墒。定期检查树体病虫害发生情况,每年秋季对左公柳进行树干涂刷处理,防止害虫为害。对有些树干严重倾斜的采取支撑加固,以期左公柳能更加安全、长久的生长下去。
      左公柳是一棵棵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树,如一座座彰显民族精神的丰碑,这种精神应该是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绿化治理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隆德县林业局  曹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