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北京切实加强智慧工地建设

22.07.2019  11:10

  利用APP监管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通过人脸识别动态了解每一名工人的基本信息,倘若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将被警报强制预警……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出现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施工现场的真实场景。7月19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召开智慧工地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化技术与一线生产过程相融合,中建八局民航三中心项目部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让工地变得“聪明起来”。

  此次观摩会以“融合引领视界?智慧连接未来”为主题,由项目“智慧工地”建设基本情况、现场观摩与体验、经验交流三个部分组成。为所有与会人员详细展示了该项目在“劳务实名制+人脸识别”管理、非安全行为AI识别监控、塔式起重机可视化及智能防碰撞监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据统计,自项目“智慧工地大脑”运行以来,累计纠正不安全行为1200余次,消除安全隐患170余项,用水用电量相比同类型项目减少约10%,主体结构施工缩短工期约60天。由此可见,通过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工地现场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等,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最终实现让施工现场更安全,建筑品质更可控,让工人的权益更有保障的“多赢”目标。

  目前,北京市多个施工企业正逐步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自2017年就已经开展了《智慧工地技术指南》课题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工地技术规程》,该标准围绕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物料、环境与能耗、视频监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集成管理平台等内容,对北京市“智慧工地”建设明确了具体的技术应用要求和方向,目前该标准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2019年将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下一阶段,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在完成《智慧工地技术规程》制定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智慧工地”建设,积极推进并不断提升我市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