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造提升 景山街道扮靓57条胡同
设计师捧着大厚本门窗图样挨家挨户征求居民意见、居民线上线下海选花样建起“海棠巷”。东城区景山街道5个社区、57条胡同在居民的共同参与下,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和提升。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今后,景山街道还将把每一条胡同的名称、由来、名人故居、历史故事等内容整合生成二维码,设置在每条街巷的显眼位置,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照片等多种方式,了解景山地区胡同的故事。
胡同整治业态划分“高中低”
提起过去在东城区景山街道三眼井胡同生活的日子,胡同老居民张俊波那是一肚子怨言。“可乱了,到处是私搭乱建的小房子,路边堆着破烂儿,还有到处乱窜的黑三轮。”
和整治改造一同深入到三眼井胡同的,还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主创设计师赵丹羽。别看岁数不大,赵丹羽却很有一股子钻研的劲头。她一边研究历史,一边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乾隆地图》和上世纪六十年代解禁的卫星图这两版城市肌理图,她和同事不仅梳理了历史文化资源,还把街区里的各种业态走访调查了一个遍。最终,按照与居民生活的相关度,他们将三眼井胡同中的业态划为“高中低”三等。比如超市、菜店、理发店在未来可以植入文化功能,可以归入高等业态;餐饮店、冲印店属于中等业态,以后要进行业态提升;小旅馆这些与居民生活相关度低的,将来就要考虑清退。
为了最大限度得到居民的支持,赵丹羽在建筑施工前,就捧着大厚本的门窗图样,挨家挨户登门征求每户居民的意见。来自遗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所的专家则为胡同老居民进行京城老建筑的科普。三眼井胡同一改过去统一“朱漆大门”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房屋的历史、规制,在胡同中出现了墨漆大门、栗色大门。
App和提案屋选出“海棠巷”方案
经过整治后,私搭乱建拆除了,胡同又恢复了青砖灰瓦的古朴面貌,连空调室外机都统一穿上了有景山logo的保护罩,花池和座椅融为一体的设计既能赏花又能歇脚。三眼井胡同东口和西口遥相呼应种满了海棠花,三眼井的老居民戏称这里为“海棠巷”。说起“海棠巷”的由来,景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芦微表示,住在景山街道的居民的手机上,几乎都安装了一个名叫“路遇景山”的小程序,对街道社区有什么意见建议、哪有“脏乱差”需要举报,都可以通过小程序上传。而不习惯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则可以来胡同里的“提案屋”,在征求本上,用纸笔写下自己的意见。在整修后的胡同里种海棠花,就是最早通过“路遇景山”小程序和提案屋的意见征求本提出来的。提案平台还对接了街道街巷提升的设计单位,居民对胡同改造的意见实时回馈给设计单位。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设计单位将组织多方专家深入研究、细化,并在实施规划中进一步提升。
63条胡同将有二维码身份证
记者同时了解到,下一步,三眼井的“老井口”将按照老照片复建,成为胡同的“地标”。景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田国明表示,“三眼井”的老井口曾经在修路的时候挖出来过,目前正在走访周边的老居民,并请专家论证,以后打算在胡同口恢复“三眼井”的标志。
同时,景山街道辖区内的6条大街、63条胡同也都将在搜集素材、收集历史沿革、整理胡同里的古迹和名人故居后,生成各自的二维码。以后只要走进景山地区的胡同,用手机一扫码,胡同的历史、故事、文物古迹等内容,都会有详细的语音介绍和图片资料。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楠)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