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文物埋藏区增至68处

28.06.2016  23:44

  京城的“地下宝藏”已增至68处。昨日,本市公布了第五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在新增的12处埋藏区里,作为曾经“颗粒无收”的西城区,地下文物也首次“重见天日”。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也出土了大量的汉唐明清时期文物,在研究明清时期城址、明清运河与明清经济史、汉唐时期丧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法晚记者统计,此次新增的12处地下文物埋藏区中,7处与墓葬相关。文物部门表示,对于这些文物埋藏区,动土需先进行勘探。

  进展          5年12处地下文物“重见天日

  记者从文物部门了解到,北京市分别于1993年、1995年、2000年和2011年,公布过4批文物埋藏区,涉及56片区域。据文物部门解释,与地面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不,文物埋藏区的价值都是“深藏不露”,用肉眼很难直观判断。因此圈定时需要“万事俱备”。

  一般情况下,文物工作者会配合城市建设进行考古勘探,当某一区域内集中出土大量有价值文物时,再查阅历史资料,之后进行区域勘探,根据掌握的实物与文献资料反复研讨,最终才能确定这个区域是否可以被确定为埋藏区。

  在过去的5年,文物部门通过不计其数的文物勘探,最终圈定了12处“宝藏”。

  区域          西城区首次有地下文物“入账

  在此前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中,房山区一度是文物埋藏区“大户”,而西城区迟迟没有出现文物埋藏区。在新公布的12处名单里,西城区首次有地下文物重见天日。

  此次确定的金中都城址地下文物埋藏区(二期),地处西城区西南部、丰台区北部、海淀区东南部,占地面积2647.6公顷。其范围为:东至北新华街、南新华街、虎坊路、北纬路、太平街;南至丽泽路、右安门西滨河路、右安门东滨河路;西至西三环;北至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

  据文物部门介绍,该区域多次发现辽金时期建筑遗址,还曾多次出土汉唐时期文物,对研究辽代南京城、金中都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通州城遗址出土汉唐明清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此次也有文物埋藏区入选。此次确定的通州城遗址群地下文物埋藏区位于通州区新华街道、中仓街道、北苑街道,占地面积380.3公顷。其范围东至东关大道、故城东路,南至玉带河东街、玉带河西街,西至通惠南路,北至通惠河南河堤。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该地区发掘明清时期建筑遗址数座,发掘汉唐时期墓葬数十座,出土大量汉唐及明清时期文物,在研究明清时期城址、明清运河与明清经济史、汉唐时期丧葬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价值        新增“宝藏”半数以上为墓葬

  法晚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的12处地下文物埋葬区中,7处与墓葬相关。

  其中朝阳辛庄区域包含两个家族墓,其一为清代军机大臣松筠家族墓,另一为常氏家族墓区(墓主为明代常遇春后裔,现存常汝贵诰封碑和常明扬神道碑),对研究松筠家族世系、常氏家族世系以及明清丧葬礼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此外,金顶山上分布有大量汉代砖瓦,据了解,金顶山四周曾发现多座高等级明代墓葬,对北京地区汉代和明代考古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而在平谷区马坊地下文物埋藏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曾在该区域发掘明清时期古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较为珍贵的文物,对北京地区明清考古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据分析,墓葬作为人最终的归宿,它的规制、营造,一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是考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据文物部门介绍,一个区域在列入文物埋藏区后,该区域内的任何施工项目动工前必须进行前期文物勘探,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私自动土。市区两级文物部门将定期巡查,一旦市民发现可疑情况,可以随时联系市区文物部门或者直接拨打110举报,文物部门会及时派人到现场处理。(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赵颖彦)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