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应邀参加“城市治理深圳论坛”
2014年10月31日,我院文化研究所李建盛一行8人应邀参加深圳大学“城市治理深圳论坛——新理念与新实践: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发展”,李建盛研究员在论坛上作了“城市治理中的文化问题”,文化研究所参加此次论坛的科研人员还有高音、许苗苗副研究员,刘瑾助理研究员,陈镭、王林生、黄仲山、晏晨博士。
以下内容来自深圳大学新闻网。
10月31日上午,由深圳大学、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深圳大学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承办,以“新理念与新实践: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在办公楼201会议室举行。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康,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建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光辉,上海交通大学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士林,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我校校长李清泉、副校长李凤亮等,及社科处、城市发展研究院等相关老师参加了论坛。
李清泉致在论坛上致辞。他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作为民营高科技创新都市,必然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具有“探索先行,问题先遇”的突出特点,但也面临若干难题。深圳大学集合中山大学、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优势学科力量创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推动深圳、珠江三角洲以及粤港创新圈发展的重要智库,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服务。他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集思广益,推动社会发展。
丁学良作了主题为“为什么中国城市那么千篇一律?深圳市的可怕陷阱”的报告。他指出,中国的城市的印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美国的城市可以看到几百年的历史。城市千篇一律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城市无产权保护,城市化的过程中行政的超强控制力,后发展中国家在近百年来发展中模仿复制同一个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思路。希望深圳在以后的发展中能起到带动作用,突破阻力,创新发展。
林尚立作了题为“文化能力与城市治理”的报告。报告指出,城市的本质是人在特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人的集聚是城市的 第一要素。城市应该是由民众来制造的艺术品,社会民众是创造的主体,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要素。城市治理是社区自治和城区管制的有机统一,基础在于社区自治。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于生产与生活方式,更决定于其背后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城市化的历程中应该激发城市主体的创造力和文化能力。
吴思康作了题为“城市治理初探”的报告。吴思康首先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义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积极应对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就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做出了几项举措,一、全力打造法治政府,着力提升政府依法治理能力。二、着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规范市场运行能力。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当前的城市治理仍然面临着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利益摩擦频繁,社会法律意识淡薄与法制理念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刘士林作了题为“上海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与路径”的报告。目前在我国,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重视,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在这个进程中要有所表现和作为。以“以人为本,面向应用”为根本原则,以“深度的数据共享、广泛的业务协同、优质的服务提供”为基本工作方法,到2020年底,将上海建设成国际化和全球性人文社科城市。
李建盛作了题为“城市治理中的文化问题”的报告。城市与人是息息相关的,城市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思考城市的存在,带着文化和情感生活在城市。目前,城市面临很大的文化问题。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危机包括城市文化趋同性持续增长,现代化的扩张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不断缩小。城市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侵蚀越来越严重,中国特色在不断被淹没。城市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文化问题。
论坛最后,专家们围绕主题进行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