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背后的文化力量 述评文化产业"双创"发展
2017年9月23日,青岛市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一名小朋友在欣赏青年人创意展示广告。光明图片
2017年5月10日,参加第五届江苏网络文化季启动仪式的网民参观体验了坐落在南京未来小镇U湖旁的“未来号”火车,在火车边上的互动模板处拍照留影。光明图片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此,我们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三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在刚刚结束的2017全国双创周上,文化“双创”作为重要内容参与其中。奔放的创意、大胆的想象,融入中式美学的创新设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素材、放大文化元素的创新方式,一批外形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令消费者爱不释手,展示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旺盛活力,也呈现了中国创造背后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近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列部署推动下,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昌隆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促进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壮大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阅文集团平台上的网络小说《花千骨》,经过改编,实现了影视、游戏的转化,成为现象级产品《花千骨》,出品方获得近2亿元的收益。阅文集团旗下凝聚着500万名作者,拥有作品储备约1000万部,致力于为网络文学作家创造最佳的创作及发展平台。对内完善保障作家多元收益,提供良好创作环境;对外凭借IP泛娱乐开发,持续提升作家及作品价值,2016年阅文集团向作家发放稿酬近10亿元,帮助有才华的年轻人实现写作创业的梦想。
创意的火种点燃一片新的空间,创意的支点撬动一方新的发展。文化领域的创新创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新设企业71.87万户,同比增长21.3%;注册资本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0.4%,比全国新设企业注册资本44.6%的平均增速高出15.8个百分点。
“文化双创”成为重要的“助推器”,助力中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式增长,向“支柱性产业”迈进。十八大以来,一些创新创业平台在为文化“双创”人才服务的同时,也壮大了自身实力,见证文化产业的活力。
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坐在家里也能创业。喜马拉雅FM为广大内容创作者提供创业培训和商业推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创客投入到音频内容创业之中,已成功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数量10万多个,为500万主播提供了创业推广及商业化服务。
一部手机、一个指尖,随时随地分享信息也能获得收入。新浪微博创建的多频道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向众多互联网文化创业者提供内容生产和创作传播的服务,搭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互联网交流分享平台,探索商业变现模式,已创造4万个直接就业机会,并间接为上下游产业链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互联网+”时代催生文化新兴业态,这些平台对文化“双创”的孵化和服务,体现出文化产业以新技术为支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趋势,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就业多,当之无愧地成为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传承文化的青年力量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著名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已有900多年历史的建水紫陶在今天又有了新的传承发展,全县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955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实现紫陶文化产业产值9.17亿元。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公司创造性开发出“方竹节提梁”紫陶壶,其手捏壶设计巧妙、造型奇特,突破传统制作工艺,独辟蹊径设计制作出的手捏壶,不失传统又力求新颖精美,开创了建水陶业新文化的风向标。
建水紫陶的复兴,表明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近五年来,“双创”激发了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与活力。一方面,青年人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文艺创作之源和文创设计之魂;另一方面,青年人的创意又让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和管理融入传统文化,改善材料、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制造”走进国内外市场。
福建闽江学院青年漆艺家孵化基地构建导师带团队创业的垂直性众创空间,创新漆文化和漆艺技法,加强中国漆艺工艺的研究、传承和人才培养;筹建“中国漆工技法实验工作室”,开展中国漆艺的系列科研,挖掘、恢复和创新中国漆文化。
154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作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以文化创意衍生品的形式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既传播文化,又发展产业、增加效益,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青年人思维活跃、创意无限,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更深入地发现、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推动文化领域就业增收
创新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创业也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双创”的红旗已插到了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上——西藏阿里地区文化局依托地区图书馆创建文化众创空间,成为海拔最高的众创空间,充分借助对口援藏政策,与内地文化部门、文艺单位、高校开展合作,摸索出了一条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途径。从事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团队和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作出一批富有西藏阿里特色的文化产品,直接帮助农牧民就业600人,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固作出了贡献。
西部地区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双创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中部和东部地区探索文化创意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五年来,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显现前所未有的辐射性状态和开放性空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型经济;文化创意的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服务范围涵盖2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万文化创意人才及机构,重庆猪八戒网构建服务全国的文化创意在线交易服务平台和双创支撑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具有专业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与全世界的服务需求进行匹配。平台上有超过100 万以上创业者个人孵化成为工作室或机构,其中15万家已孵化壮大成为公司。
一个创意、一个设计,就能增加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带动就业,逐步形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