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教育基金 | ① 教学名师奖:教学荣光 名师标尺
对于今天每一位站上讲台的农大教师来说,“校级教学名师奖”,是一块很有分量的荣誉。
2012年11月,由我校校友、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捐资设立“大北农教育基金”,并下设“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名师奖” (以下简称“校级教学名师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位校级教学名师,获奖者每人获得10万元资金奖励。该奖项是我校教学奖励的重要奖项,也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力措施。
2013以来的五年,在学校基金会、“大北农教育基金”工作组的支持下,由我校教务处组织的“校级教学名师奖”评审工作,是激励教师投身本科教学,检阅我校本科教学水平与质量,组建高水平教学名师梯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举措。评审工作始终坚持“公开透明、优中选优、宁缺毋滥、不搞平衡”的原则,在全校范围内甄选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
“公开透明”表现在:评审程序完全公开透明,校内外评审专家团队观摩公开课,并结合申报材料进行评分,公开课内容则由评委从参评教师授课课件中当场随机抽取,意在考核参评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确保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还表现在评审结果当场公布,获奖者名单及评审成绩在全校范围内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评审结果还需由“大北农教育基金”工作组审定,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批。
所谓“优中选优”,则要求参评教师需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研究、师风师德等各方面出类拔萃,不仅能在全校范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更能作为旗帜,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教学名师的角逐。
“宁缺毋滥”体现的是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评审规则的权威性,既是对“校级教学名师奖”品牌的维护,更是对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具体执行中, 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奖”,不仅需要参评教师满足得票数位列前10名,并且必须满足在“你认为该教师是否具备校级教学名师水平”选票中得票数超过总票数的2/3。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正是在“宁缺毋滥”的原则下,2013-2017年,我校50个教学名师指标,共计只严选出了43名教学名师,确保了这一称号的含金量。
“不搞平衡”则是指在评选中只看重参评教师的真实水平,不搞学院间的平衡。“宁缺毋滥”和“不搞平衡”原则的坚持,对潜心教学的教师和重视教学的学院是一种鼓励,激励了各学院推选出真正优秀的教师来参与评选。
在43位获奖者中,教授29人,占67.4%,副教授14人,占32.6%;男性教师18人,占41.9%,女性教师25人,占58.1%;40岁以下教师3人,占7%,40-50岁教师24人,55.8%,50岁以上教师16人,占37.2%;农科院系教师11人,占25.6%,理科院系教师8人,占18.6%,工科院系教师15人,占34.9%,人文社科院系教师9人,占20.9%,其中,获奖教师最多的学院是理学院,共有7位教师入选;教龄20年以上教师23人,占53.5%,教龄10-20年的教师20人,占46.5%。
表1:2013-2017年“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奖情况介绍
“校级教学名师奖”成为我校教学奖励的重磅品牌,对调动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奖励的激励下,获奖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等方面业绩进步显著,更是在教师队伍中发挥了重要的模范作用。
五年中,谭彧、张淑敏、杜凤沛、张宾、王建华、李保云、蒋秀根等7位教师先后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占2014年以来我校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数量的88%——这也就是说,设立“校级教学名师奖”以来,绝大多数的北京市教学名师是从该奖获得者中产生的。施正香、王建华、刘霞、佘锐萍、梁建芬、郭鑫、张宾、吴学宏、宋正河等9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李鲁平、张宾、陈奎孚等3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齐爱兰、谭彧等2人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范志红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称号。
在研究方面,获奖教师也是我校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突出代表:43位教学名师中22人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了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宋正河、赵明、蒋秀根、杜凤沛、陈奎孚、刘彬、何志巍等7人主持的教学成果项目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占2016年特等奖总数的39%;梁建芬、吕春利、甄苓、李明、郭仰东等5人获一等奖,占2016年一等奖总数的19%。此外,获奖教师还承担了核心课程负责人,积极参加核心课程建设,承担了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参编多部教材等。2013-2017年间,获奖教师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7篇,EI论文42篇,SSCI论文2篇。
“校级教学名师奖”促使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
图2:2013-2017“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成果统计
砥砺五年,“校级教学名师奖”对我校在重视本科教育,挖掘教学模范典型,提升教学工作地位等方面意义重大。在教育基金会及“大北农教育基金”工作组的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下,教务处按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认真贯彻“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当前,名师评选与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齐头并进,形成争创国家典型、市内一流本科教育的良好格局。于此同时,该奖项更为广大教师坚守本职工作、潜心教学、成就自身增强了信心,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每一位教师打磨教学基本功,提升和改进教学的重要驱动力。
回首五年,“校级教学名师奖”工作成果显著,影响力突出,充分彰显出我校名师的教学实力,树立了教书育人为本的风向标;此外,以“校级教学名师奖”为着力点,我校不断强化和完善本科教学奖励机制,助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障教师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