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来历……
我们都知道公历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档案君要告诉大家的是,围绕教师节的设立,曾有过非常多的故事。
1
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教师节。
第一个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发组织设立、旨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师节。
第二个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的“农历8月27日”版教师节。然而前者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后者因为战争等原因并未在全国推行。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纪念“六六”教师节办法的通知
有意思的是,在那个教师节难以推行的年代,一位湘赣边界因为交不起住宿费而每天行走20多里路往返于家校之间的小学生,40多年后却成了我国现行教师节的“倡议设立第一人”。
当年的那位农家学子就是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梓坤。
那么,现行教师节设立之前,教师的节日是怎么庆祝的呢?
1951年,本着“教师是工人阶级队伍一员”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不设立单独的教师节,将对教师节日的庆祝纳入“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当中。
直到1981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与时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提及了另外单独设立教师节之事。习仲勋听取两人建议,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一起写报告请示党中央。1982年4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建议以马克思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关于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方明还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先生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在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下,国家日益尊师重教。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2
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头版刊发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时任北师大校长的王梓坤通过媒体把单独设立一个教师节的想法发表了出来。而这只是他推动设立教师节努力的第一步。
几天后,王梓坤召开座谈会,正式倡议由国家确定每年9月在全国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并将该月的一天定为教师节。随后,他起草了《关于在全国开展“尊师重教”月的建议》,和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人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
《北京晚报》头版刊发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
对设立教师节已考虑多时的相关部门迅速抓住机会推动此事。在王梓坤的倡议发出一个多月后,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节日。
在第一个教师节,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同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而当时,王梓坤校长也亲自主持了北师大的第一届教师节庆祝大会。令他感到激动的是,在大会上,学生们自发打出了“教师万岁”的标语。
北师大第一届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自发打出了“教师万岁”的标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每逢教师节,无论普通学生,还是国家领导人,都会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走进“国培”课堂,看望正在参加培训的贵州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并同他们座谈。
一年后,昔日参加座谈的教师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思想情况。习近平给教师们回了信,并在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除了亲自看望老师和给老师们亲切回信,习总书记还曾主动写信向全国教师表达祝福。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慰问信,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劳动,其前途是不可想象的。
节日也好,仪式也罢,它是象征、是激励,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在当代的不断延续。档案君在此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恩,感谢你们,亲爱的园丁,敬爱的灵魂工程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