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系列报道——学校举行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阶段情况汇报会
4月23日,学校在教学楼123会议室举行了“第二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阶段情况汇报会,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新钢出席并主持会议。宣传部部长任世雄、副部长兼校团委书记邹立娜,各学院教学院长和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学院关于第二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开幕以来,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汇报。
各学院积极将“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落实到教学改革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专业修订了2015级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针对2016版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调研和研讨。
化学工程学院针对国家对化工安全人才的需求,调研了企业和国家安全科学研究院,在2013级本科生中选拔30名学生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的学生,并筹备成立“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安全研究院”。学院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建立化工“英才班”,从2015级招生开始选拔,与美国高水平大学共同建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尝试化工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动员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建设开滦集团和安全科学研究院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开拓新的渠道。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抽查,汇总并分析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并细化毕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带着课内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小班授课、课程和实验有效结合、学分制改革和选修课开设等方面的问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实验负责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到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进行调研,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学院依托高分子材料的学科优势,创建高分子“精英班”,从2015级招生开始选拔,与美国高水平大学共同建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尝试高分子精英式人才培养新举措。邀请本科教学巡视组专家与学院领导面对面交流,听取巡视组专家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教师的单独谈话,真正落实巡视组反馈意见。
机电工程学院着重加强了实践教学的系统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学习情况反馈调查,组织辅导员与班主任、系主任对接会。制定实施全员监考方案,明确落实班主任工作任务。建立本科生学业指导教师队伍,分学期制定学业指导内容,构建新型学业指导体系。新设“化工安全”双学位专业,应对国家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毕业环节过程监控,对约100名同学进行毕业环节中期检查,激励学生注重平时投入和与导师的交流。针对现代企业发展形势,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强化个性化实践教育模块设计。加强学生水平认证,促进就业和提升职业技能。积极建设面向全国的西门子教师培训基地(北京),提升教师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分组分部门围绕“三个转变”开展讨论。组织各个系专业委员会、新成立的3个实验中心指导委员会、卓越工程师教学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召开毕业班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反馈,并在会后落实各项反馈意见。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共同组建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小组,6月将迎接11名WPI的学生加入我校学生创新团队。
经济管理学院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契机,认真组织青年教师赛前试讲、老教师指点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开展校内外交流和研讨,就师资建设、学生培养、双学位专业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情况查找问题和差距,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学院建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和ERP实验室,推动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提升主动学习能力。认真梳理全院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跨6个专业的10门院级平台课程。在本科生毕业环节中加入设计和编程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应对国家对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需求,理学院积极开展化工安全双学位教育,并对新设“化工安全”双学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讨,为今年9月的招生工作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学生到北京四季青实习基地、山东东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与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公司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并挂牌,积极洽谈建立山东菏泽实习基地。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优势,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优培班”,从2015级招生开始选拔60名学生,实行单独的培养计划,采用高标准培养目标、高水平教材、高水平教师授课的“三高”培养体制。
文法学院利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了系部和院级两级选拔赛,实现了“以评促教,以赛会友”的全员参与局面。加强毕业环节的过程管理,更加注重“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顺利完成了2011级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对首届双学位学生的毕业环节的开题和中期检查,特别加强了质量监控。针对基础课教学任务中的特点,学院利用教师上岗签约的时机,进一步调整、优化主要教学岗位的人员配置,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师资基础。
为迎接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了全院教师会议,发动专业责任教授和骨干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对国内高校的9个专业进行了现场交流、网上调研和电话交流,对2011级毕业班学生、往届学生和行业企业开展毕业情况调研问卷。在学院宣传普及OBE工程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毕业达成度的过程监测,重新撰写大纲、做近两年课程体系达成度评价。进一步梳理教学环节与毕业能力的关系。加强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有5名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1人被推荐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针对与美国底特律大学合作的“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办学情况,国际教育学院将国外优势与学校优势进行深度整合,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从教向学转变,创新创业以及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开始合作办学相关课程研讨。利用参加教育部国际教育教学中心举办的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会议的机会,学习和借鉴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
任新钢副校长讲话
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新钢对各学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作重要指示。他表示,在第二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开幕式之后各学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各学院的努力表示充分的肯定。他提出,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一个中心,四个突破”,即以“三个转变”为改革的中心,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全体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突破,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突破,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二是在推进全面学分制的改革方面的突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自主选课、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三是推进研究性教学方面要有突破,包括研讨式、探究式、问题驱动式、小班化、翻转课堂等形式,教学要有大动作;四是质量评价体系要有突破,重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评价、专业和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他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1. 教育教学改革要体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国家需求与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为此,必须在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知识结构方面下大工夫。二是专业培养方案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结合。培养方案要能够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培养的目标要求。为此,必须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三是改革方案要和改革要突破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为此,必须要调研现状,分析和寻找差距,找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 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三方面问题开展讨论。一是关于研究性教学。对研究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要求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有助于师生互动的各种途径。二是关于专业建设。找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理清与专业建设相关的条件和程序。处理好试点班与普通班之间的关系,按照“小规模,大步走”的试点改革思路,要有大动作、做大文章,要有显著实效。三是关于“教向学”转变。对“教向学”转变的本质要进行深度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实践,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3. 教育教学改革要注重营造全校的改革氛围。加强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宣传,调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充分地讨论,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此次的教学改革活动中来,让教学改革举措“更接地气”,为本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撰稿:盖江南 | 供稿单位:教务处 | 摄影:孟文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