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获赠金砖金箔用于古建修缮

17.04.2018  15:04

  昨日,故宫博物院接受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捐赠的古建筑维修保护所需重要材料——100块金砖和100万张金箔。该院院长单霁翔说:“这是今天送给未来的礼物,为紫禁城下一个600年储备优质古建筑维修保护材料。

  如今,故宫正在经历着自1911年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古建筑维修保护。到2020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扩大到85%以上。之后,宫廷殿宇的修缮保养也不会停歇。故宫已经启动一轮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挂牌,为未来提前选择更合适、稳定的“皇商”集团。

  一块金砖要经29道工序

  所谓金砖,并非金子做的砖。地处阳澄湖西岸的苏州陆慕,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土质细腻温润,制作的砖石料细密质坚。其中质地最为坚细者,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称为“金砖”。太和殿等故宫主要建筑里都是“金砖”墁地。

  2006年,苏州陆慕御窑金砖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而陆慕御窑金砖厂成为金砖技艺唯一责任保护单位。2008年起,该厂启动古法重制明清原味金砖项目。匠人们根据明嘉靖时期砖窑督造官张问之等人所著零星古籍中所载方法,历经7年后研制出新金砖。样品随后被送检。国家陶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给出结论:新砖的质量已经非常接近古金砖。

  此次故宫获捐的金砖就是古法新造。每一块砖,要经过取土、炼泥、制坯晾坯、烧窑窨水四个大的环节、29道工序。“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光是取土炼泥就需3个月,制坯晾坯大约需5至8个月,烧窑窨水大约需5个月,全部工序完成大约需要1年多时间。”单霁翔介绍,古法金砖的成品率最高只有20%。

  一张金箔捶打两三万次

  虽然金砖不是金,但故宫古建筑并不缺真金。比如装饰金有镏金、贴金、扫金等工艺。其中贴金是传统古建筑油漆工艺的主要内容,金箔是主要材料。史料记载,南京生产加工金箔的历史悠久,最有名的起源于龙潭。

  此次故宫获捐的金箔产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金箔锦线厂,1955年由64位金箔老艺人联合成立。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箔的材料要求十分考究。黄金本身柔软,强度不足,单纯用纯度极高的黄金难以打出极薄的金箔,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它元素,使其合金化,以增加金的强度。由于银与金能完全互溶,且其延展性仅次于金,因此银为最主要的添加元素,其次为铜。”单霁翔说,制作工艺更繁杂,需要12道工序。“一包金片需要捶打两三万次才能得到薄如蝉翼的金箔,正常标准金箔厚度为0.12微米,为故宫定制的金箔厚度每张0.15微米。”值得一提的是,金箔没有成品率,没成型的金箔全部回炉重打。

  故宫“皇商”3年考核一次

  如今,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和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都算是“皇商”,分别作为故宫官式古建筑金砖材料基地和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金箔)基地被挂牌。

  而未来,木材、城砖、琉璃、汉白玉等门类都将设置基地。“成为基地即是荣誉,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过程中,为保障高质量研究型维修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必须选用优质的传统材料。”单霁翔说,所有基地必须以保障故宫传统材料的质量为前提,做好古建筑传统材料项目的实施和研究。

  目前,故宫建立了材料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符合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要求的材料性能标准,重点研究传统材料质量检测、生产流程规范、传统工艺、价格评估、性能试验等。对于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传统材料制作工艺,故宫也选择优质的厂家合作,进行抢救性保护,以求最大限度保存故宫古建筑文物价值。单霁翔说:“故宫每年会组织专家和研究人员对基地进行考察。每3年,还要对基地进行重新的评估和认定。”(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冕)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