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五环内腾退土地禁止商业开发

20.10.2015  19:43

  中新北京网10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大城市病”如何治理、京津冀如何协同发展?20日,北京市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围绕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进行协商议政。委员建议,北京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不以GDP论英雄,“十三五”时期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设定在6.5%左右为宜。

  据悉,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将要解决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聚焦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争取到2020年时,北京“大城市病”能够得到缓解。目前,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正在起草,近期将形成规划纲要初稿,并公布、征求意见稿。

不以GDP增长论英雄

  在设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问题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建议,要“实事求是”。委员建议,按照中央做出的中高速发展的要求,考虑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影响,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十年翻一番目标实现、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出发,将“十三五”时期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设定在6.5%左右为宜。

  委员们表示,适当降低经济增速,有助于为疏解功能、控制人口、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留出更大空间。同时,把绿色GDP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这方面北京有基础、也有需求,应当率先作为。同时,应把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

五环内腾退土地禁商业开发

  近年,北京已关停、转移了不少企业,也腾出一些空间。据了解,自2013年启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至去年底,全市累计退出680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又退出185家,预计今年底完成1000家企业退出的任务,到2016年全面完成1200家退出的任务。

  政协委员发现,北京也存在着原有企业迁走后,新的企业不仅效益不高、技术水平不高,且聚集了很多人口的问题。

  委员建议,应当统一规划腾退空间和土地的用途,建立疏解、腾退用地再利用的管控机制,加强对腾退空间使用的管理,立足区县功能定位设定用途,“五环内的腾退土地应禁止进行商业开发,优先用于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

  委员认为,五环至六环的腾退土地则应限制进行商业开发,严格按照新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根据土地用途和首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适度开发利用。同时,腾退出的合法建筑除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服务业品质外,可按照统一规范的准入标准,适量发展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而对腾退出的违规建筑,应坚决拆除。

细化各区县功能定位

  饱受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如何进行“老城重组”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协委员建议,在四类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并细化北京市每个区县的功能定位,明确与区县功能相匹配的区域规划和发展重点。

  对于行政副中心的建设,委员建议,要充分考虑区位、交通等基础条件,功能不要过于集中,避免走中心城区功能聚集的老路。同时要引导新城和小城镇发展,立足资源环境条件,依托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新城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上给予充分的倾斜。

常住人口2300万以内

  据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如何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北京“人口上限”和“下降指标”?政协委员建议,要认真总结北京过去人口调控的经验和教训,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单独制定北京市人口调控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鼓励政策,制定具体措施,深入研究人往哪里走、怎么走等现实问题,并做到全市一盘棋,防止被疏解人群在北京范围内转圈。

  与此同时,各区县也必须制定各自的人口调控方案,把人口疏解任务逐项落实到需要搬迁的企业、机构和项目上,落实到每项具体行动和措施,确保在完成城六区人口减量任务的同时,全市总人口不突破2300万。委员建议,对于人口调控,从首都实际出发出台居住证制度。(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