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护林员景祥俊:林场添冰箱 不再吃臭肉

01.06.2017  08:23

 
    走山路,一不小心就被野荆棘扎了手,丈夫给她拔刺时,景祥俊疼得龇牙咧嘴。  
  “几天没上山了,憋得慌,我要去转转。”景祥俊背起背篓,扛上锄头,往院子外走。丈夫扔下手上的活路,擦擦手追上去,拿过她肩上的锄头,一道往前走。巴中市通江县铁厂河林区的五月,微风吹过,林间繁花分外香。20年前,中专毕业的县城姑娘景祥俊来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伴山而居、依水而眠,在米仓山南麓的9000亩森林里,她和丈夫一起守护山林20年。平淡无奇的日子,也隐藏着希望:女儿出生,丈夫成为林区外聘人员,生活的厂区也越来越好。更大的惊喜,是她成为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党代表,被评为中级工程师。这一切,支撑着她执著地走在铁厂河的山道上。这,就是爱与生活。
   巡山日记
  20年来,景祥俊和丈夫在这片山林一共参与植树64万株,4000多亩荒山改了模样,从荒石黄沙,到绿意葱葱。从1997年起,景祥俊开始写巡山日记,到现在已写了10多本,厚厚一摞,记录着她为守护这9000多亩森林而走过的6万多公里路。
  2017年1月11日早上
  从工区出发,到大包梁小石巷,黑洞子塘去巡护,偶遇一只正在觅食的野猪,全身都是白色的毛。为了不打扰它,我们绕道而行。林中无事。五点过返回工区。
  2017年1月16日
  雪花飘得很大,十分好看,竹林里,很多竹子被雪压弯了枝头。上午十点过到大栗板树湾去巡护,下午三点半返回工区。林区无事。
  2017年1月27日
  今天是除夕。早上8点半去林区转一圈,没有情况。中午十二点返回工区,吃一顿热饭。
  2017年2月17日
  早上八点半去清理防火道,写防火标语,下午四点回工区,又开始毛毛细雨。
  2017年5月4日
  早上八点钟从工区出发,到大包梁、鸡公嘴去巡护。林区里的映山红花开了,有白色、红色的,兰花也开了,真香。下午六点半返回工区。林区无事。
   A 爱与生活
  山里的花开了,她喜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王小波
   带病巡山
  5月18日,晴。
  稀饭加咸菜,再加自家养的鸡下的蛋。早饭过后,景祥俊窸窸窣窣里里外外,收拾了屋子,站在灶房门口望天。“你这几天感冒,就不上山了嘛。”丈夫张志才望着她说。“今天天气好好哦。”景祥俊看看天色,又看看丈夫,笑着回答。张志才知道拗不过她,也跟着脸红红地笑起来,“那不走远了,就到梁子上转一圈嘛?”
 
 
原来的土砖房被簇新的白砖红瓦房取代。
    景祥俊有肾病,一感冒就腿脚肿胀,走路成了件难事。她略跛着腿,背了空背篓伸手去抓锄头,被张志才抢先一步。两口子商商量量出了门,绕过房前的樱桃树和李子树,拐弯儿上山了。
  这条路,她和丈夫走了20年。从大包梁到小石巷,从鸡公嘴到猫儿垭。铁厂河林场有9000多亩森林,是她心中的“王国”。一年365天,她要巡山200余天,除了极端恶劣天气,几乎全年无休。
  20年里,除了巡山护林,走家串户宣传森林防火禁猎禁伐,景祥俊还种下了数万棵树。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有感情。
   初夏的林场
  “我最喜欢春夏的林场了。”一边走,景祥俊一边笑,今年43岁的她,神情之间还有股少女的纯真,“花都开了,特别好看。秋天也好,叶子黄了,果实也结出来了。”虽然已经是初夏,米仓山依然有些阴凉,野花星星点点。林间道旁,到处有蓝紫色的野兰花,张志才弯着腰,拣了枝壮叶茂的,锄头落地连根挖起。“厂区新修了房子和路,光秃秃的,挖点花回去,给你种到梯子旁边,好看点。”进了山的景祥俊,精神更好了一些,她站在坡上,拖着腿缓缓绕了一圈。看看东边的山,再看看北边的沟,夏天的森林,已经开始喧嚣了。“哈儿,你脸上弄起泥巴了。”转头看到丈夫的脸,她伸手用袖子伸过去擦一擦。突然意识到旁边还有人,她有点羞涩地笑起来,张志才也有点不好意思,转头看见一丛蒲公英,弯腰折了几支给她。挖了一篓的兰花,准备回家,张志才最终没抢过景祥俊背上的背篓。临近黄昏,山里变了天,开始下起小雨,两个人挨着,慢慢走下山去。
 
 
景祥俊到成都参加党代会,丈夫送她下山,叮嘱她要注意身体。
     离开与坚守
  今年是景祥俊驻守铁厂河林区的第20个年头。20年前,中专毕业的景祥俊和5个年轻人,从通江县城来到铁厂河林区泥地坪的职工宿舍。那时,这里还是火烧土砖搭建的8间平房。不通电,不通水,太阳落山后只能点煤油灯。聚在一起唱歌聊天打发时间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最后,只剩下了景祥俊。正是青春年少,灼灼其华。看着最后一个离开的同事背影,景祥俊内心也充满了纠结和迷惘。外婆和父母都是林场的护林员,作为一个“林三代”,她对大山有着难以割舍的热爱。最终,她选择留下来,并嫁给了山里农民张志才。
   等女儿
  5月19日清晨,张志才早早起床,披衣出门看看天,下了一夜的雨还没停。他皱了皱眉,捡了几根柴,开始生火做饭。早上7点过,景祥俊窸窸窣窣起了床,早饭已经做好了。她接过丈夫递过来的碗,心头突然牵挂起女儿来。“还有几天就放端午节了,她要回来过节。”一说起女儿,景祥俊的脸上就露出笑意。舍不得女儿去外地读高中,舍不得女儿长大后嫁得太远,“她爸惯她得很,啥子都不会做,离太远了咋办嘛。”
   B 滋长的希望
  电话通了,还多了一名新同事
  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培根
  2014年,隐居深山18年的景祥俊“火了”。
  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报道中,许多人认识了这个长相清秀、坚韧朴实的女子。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景祥俊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
  2017年5月,记者重返米仓山。时隔两年,景祥俊家的土砖房已经改了模样,变成9间新房子。
  新添置的冰箱让她特别开心,因为“再也不用吃臭肉了”;自家养的跑山鸡有几十只了,黑山羊数量也上了百。
  现在的铁厂河林区,除了景祥俊夫妻,还多了一名新同事——随着四川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这个只有两个人隐居的山谷,也许将成为新的护林据点。
   新宿舍
  铁厂河林场厂区,最直观的变化是景祥俊他们住的房子。
  两年前的那个土砖房子,不通风,总有股霉味,现在,旧房子已被簇新的白砖红瓦房取代。电冰箱有了,电话座机安了,厕所也翻新了,还有了热水器。航拍的镜头里,整个厂区透着簇新的喜庆劲儿。
  “现在座机安上了,是不是方便多了?”记者问景祥俊。“主要给女儿打电话方便了,以前没信号,还要爬坡坡。不过还是不通网,我现在就盼着林场通网络。”她回答。
  两年前,火烧的土砖垒起的老房子里,黑黢黢的灶房,总是挂着密密麻麻的腊肉。因为没有冰箱,景祥俊和丈夫一年里的肉食,几乎都靠腊肉支撑。偶尔赶场买点新鲜肉,舍不得一顿吃完,多放几天就臭了。
  “现在敢多买点新鲜肉了。”景祥俊拉开冰箱,拿出几个鸡蛋,放进吊在火堆上的铁锅里煮,这是给客人准备的吃食。一碗豆芽汤,加点粉条煮开,就是他俩的晚饭。
   新同事
  新修的职工宿舍里,现在多了一个人。四十出头的张运全作为新的护林员,来到了泥地坪。景祥俊两口子住在宿舍最左边,他的房间在最右边。20年后,这片山林迎来了新的陪伴者。
  在张运全之后,也许还会有人陆续到来。在四川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的背景下,林业厅反复研究形成了《四川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已两次征求省级部门意见,同时征求了市州政府意见,即将报请领导小组审议。经过前期改革,全省已有70个国有林场被纳入财政全额预算,铁厂河林场也在其中。
  “目前的情况是,铁厂河有可能和其他林场合并。”铁厂河林场负责人张蕾说,改革方案尚在摸索,如果两个林场最终顺利整合,泥地坪的厂区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崭新面貌,“林场鼓励景祥俊他们养鸡养羊,也是为以后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一个实验和探索。”
  日色渐晚,游荡了一天的黑羊和牛群慢慢地归家,牛铃“哐哐”,米仓山的一天又将过去。
  对景祥俊来说,四川过去5年里的变化,是更细致的场景。“我评上了中级工程师之后,工资涨了一截。现在我爱人作为外聘人员,一个月也有800块工资了。”
  这就是大山里的守林员,他们与青山偕老,伴绿水白头。
   一份数据
   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带动7万人脱贫
  四川林业系统2016年的数据总结,去年,四川完成营造林1113.7万亩,同比增长27%;增加森林面积628.5万亩、森林蓄积19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6.88%,较去年增长1.86%。时间倒推20年,1997年,四川森林覆盖率仅有24.23%.
  另一方面,自2015年起,四川省每年将60%以上林业资金投向贫困县。截至目前,全省已将2.5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带动7万人脱贫。今年内,四川省还将新增5000个生态护林员岗位。(记者 杨雪 摄影 谭曦)